1 / 28
文档名称:

学佛就是学生活.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学佛就是学生活.doc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2021/9/5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学佛就是学生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学佛就是学生活
学佛就是学生活
1 学佛,要把理论融会到生活里面,使我们生活完完全全是佛法的理论,这样的佛法学了才有用。
2 假如,学了佛法跟我们生活不相干,诸位想想,我们学它干什么?
3 佛法学了为来世的,来世还没到,我们也不必这么着急!如果佛法就是我们现前的生活,而且是最幸福的生活、最圆满的生活、最快乐的生活,那我想人人都想要学了。
4 学佛四众弟子一定要明了,我们学佛学的是什么?修的是什么?人家问:你修学的是什么?你要是答复:我学禅、学密。这个答复文不对题。
5 譬如我问:你到哪里去?你答复:我坐巴士,我坐火车。你想想看你这个答复。我问你:学的是什么?修的是什么?你说你念佛、参禅。
6 念佛、参禅是方法,不是目的,我是问你目的,你搞错了。修的什么?觉正净。你用什么方法修?我用念佛的方法,我用参禅,这就答对了。
7 八万四千法门是方法,是手段,念佛也是方法手段之一。你自己一定要晓得,修的是觉正净,学的是戒定慧。
8 诸位要记住:别人清不清净、觉不觉悟,我们不要理会他;一定要问问自己有没有觉悟,自己有没有清净,这个叫做学佛。
9 正如同持戒一样,我们自己有没有戒定慧,莫问别人,别人有没有戒定慧,与我们不相干。
10 佛法的戒律是戒自己的,不是戒别人的,所以佛法这个戒律,真正值得我们赞叹。戒律,他劝我们自己守,不管别人,别人守不守与自己不相干。
11 老实人是我自己持我的戒,别人持不持戒,我没有看到,不晓得,与我不相干。
12 六祖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别人的是非善恶,与我都不相干。一概不理,我才能得清净心。
13 常常喜欢管别人的闲事,这个人就是不老实的人,标准的不老实!他表面上修得再好,到后来还是要落空,一事无成。
14 戒律是戒自己的,是对治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对治自己的嫉妒、嗔恚,我们要把这些东西统统改过来。改过就是真正的忏悔,真正的学佛。
15在现代,佛学研究方面起了很大的变化,所谓是科学的方法。用西洋这些做学术的方法来研究佛经,表面上看起来很时髦,很新颖,其实我觉得比不上古人。
16 古人跟我们讲的是佛法,今人跟我们说的是佛学,佛学跟佛法不一样!佛法是教我们了生死出三界,佛学顶多只能把它当作一种学问来看,与生死不相干,与断烦恼也不相干。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明了!
17 现代人学佛,一接触佛法就要求解,这就糟了!求知、求解,这种方法走的是知识的路子,不是智慧的路子,与“了生死、成佛道”决定不相干。
18 现代无论是出家、在家的这些大德们,他很会讲,他很会写,著作等身,你跟他谈谈,他烦恼一大堆!由此可知,他的著作那么多,说得那么好,烦恼不能断,这就没用处!不能断烦恼,就不能了生死。
19 学佛要认真地去修学,不要搞花样,不要好奇骛怪,老老实实把这句阿弥陀佛念好就行了。所谓老实就是能够以古人为师,师法古人,不求新花样。
20 佛法里面没有贪嗔痴慢,心是清净的。心地清净,随缘而不攀缘,这是正法。邪法里面有染污,带着贪嗔痴、名闻利养这些东西。
21 首先要辨别,我自己所修的是正还是邪?别人修的,搞正搞邪与我不相干,他的事情!我自己有没有走在邪道,这个与我关系太大了。所以,辨别邪正是为自己,不是为别人。
22 我们行为有了过失,把这个过失修正过来,这叫修行。修行要真修!把自己的妄想、毛病、烦恼****气统统修掉,这才叫修行。
23 行就是行为,错误的念头、错误的思想是心里的行为;错误的举止动作、错误的言语是身口的行为。把身口意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这才叫修行。
24 由此可知,这个与念经、拜佛不相干,你经念得再多,一天念八个小时,佛拜得再多,一天磕十万个头,如果你身口意三业行为还是一样,那一点用处也没有!那就是古大德所说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有口无心!
25 真正知道自己错了,这叫开悟,真正开悟了。什么叫迷?迷是不知道自己有错误。不知道自己有错,你想想看,那错怎么能改得过来?永远不能改!
26 在佛门,什么叫开悟?晓得自己有过失叫开悟,这个人觉悟了。所谓“悟后起修”,悟了以后你能改,改就是修,就是修行。
27 修行人最怕的是嗔恚,所谓“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所有一切障碍统统都来了,业障都现前了。
28 可是几个人能不发脾气?所谓“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为什么?这一发脾气就不行了,就成了障碍。
29 念佛人真正觉悟之后,这个世间一切人事随他去!他好也好、坏也好,反正与我不相干。
30 我劝告他,他听,那就劝他,他不听就算了,就不必再理会了,要保持自己的身心清净。
31 如果我们的心不清净,往往一个错误观念、一个错误想法,就使我们堕落,使我们离轨道。
32 什么样的思想、见解正确?记住,心清净、平等、慈悲,与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