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张锡良访谈录.doc

格式:doc   大小:1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张锡良访谈录.doc

上传人:好用的文档 2021/9/8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张锡良访谈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张锡良访谈录
  姜寿田:在当代书坛,您是以写赵之谦享誉的,当时是怎样选择写赵之谦的?您对清代其他碑学家如沈曾植、康有为怎么看?   张锡良:我过去写过二王、于右任、谢无量。1985年开始写赵之谦。写赵之谦主要原因是因为,赵字有造型意识,大开大合、疏密有致、讲究粘连、体势扁斜,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赵之谦距现代不太远,逝世不过100多年,他的书法暗示了书法的现代审美发展。他的影响超出本土,对日本、韩国书坛都有重大影响。
  赵写碑,受邓石如、包世臣影响,好像不是写碑,而是写帖,是帖学直传嫡脉。对沈曾植的字,我个人不太喜欢,沈书鼓弩为力,讲求块面,呈现出大块面分割,笔法不够精微。不过,沈书大的势还不错,赵书较沈书,大的气势上稍逊,但笔法过之。康有为书法雄强,具有一种摩崖大气,康字我没有写过,就我个人私见,康书与赵书尚不在一个层面,他对赵之谦的攻击也太没有道理。康有为作为思想家、学问家值得敬仰,但其思想观念激进片面,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他对赵之谦的攻击即是一例。
  姜寿田:您怎样看待赵之谦、何绍基?
  
  张锡良:赵之谦一生穷困潦倒,未能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死后欠着债、可谓赍志而殁。论个人命运,何绍基较赵之谦要幸运得多,何绍基早年即通过科举顺利步入仕途,并位居显要,一生安富尊荣。这表现在他的书法上,即他的书法有一种庙堂气、富贵气。赵之谦则有一种山林气,一种悲苦感。何与赵相差了30岁,可谓两代人,何对赵的影响很大,在很大程度上,赵是沿着何的路子拓化而成一家面目的;虽然两人的关系并不和睦,何绍基瞧不上后辈赵之谦,赵之谦也很反感何绍基,他在给友人魏稼孙的信中说, “何老辈风流,弟不与之论书,若一谈此事,必致大争而后已,甚无趣矣。”
  姜寿田:您是如何评价赵之谦书法创作的?您目前的创作状态如何?有什么创作上的调整和思路?
  张锡良:对赵之谦我思考得最多,学术研究上投入得少。我认为赵之谦的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行书方面,楷书成就不高,碑的味道太浓,有做气。他的行书讲究趣味、造型,有唯美意识,用帖学改造北碑,魏底颜面,与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