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叶芝(1865 - 1939), 爱尔兰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 1923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科学学院的颁奖辞是“由于他那些始终充满灵感的诗, 它们通过高度的艺术形式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精神”。( "For his always inspired poetry, which ina highly artistic form gives expression to the spirit ofa whole nation." ) 这一文学界终极奖项的概括性评价,高度赞扬了叶芝作品中民族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以及他对爱尔兰及世界文化的贡献。一、叶芝所处的时代背景及爱尔兰文艺复兴 19 世纪中叶的爱尔兰处于一个动荡的年代,苦难的爱尔兰民族挣扎在贫穷失地的边缘。这一时期的爱尔兰在政治上,政权掌握在盎格鲁――爱尔兰人手里, 实际上由英国政府控制,因此,“佃农权利联盟”、“爱尔兰共和国兄弟会”等组织在爱尔兰境内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决意以暴力推翻英国统治;宗教上,大部分爱尔兰居民信奉的天主教一直被英国政府视为邪教异端,爱尔兰的天主教徒一直受到迫害;经济上,英格兰大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爱尔兰人民生活极其贫困。为了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民族运动风起云涌。 1845 - 1850 年的爱尔兰大饥荒进一步激化了因宗教和土地问题长期形成的爱尔兰民族矛盾。在这样动荡的历史背景之下,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文学必然以积极的方式介入社会生活,于是便出现了爱尔兰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文学家们通过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等多种表现形式,借助神秘主义、象征主义、意识流等多种表现手法,以爱尔兰的本土题材为表现内容,旨在深层次地挖掘爱尔兰的民族传统,从而弘扬爱尔兰民族精神,振兴爱尔兰民族文化。自 19 世纪初开始,爱尔兰文学家在作品中刻划爱尔兰历史中的英雄人物、记录用盖尔语朗诵的民间传说故事,并将它们翻译成英语加以保持和发扬,此为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最初形式。成立于 1842 年的《民族报》为此类振兴爱尔兰民族文学的作品提供了平台。 1891 年,以叶芝为首,另有罗列斯通( ) 、托德亨特(Todhunter) 等南沃克俱乐部成员在叶芝寓所集会, 决定以更积极有效的方式推进爱尔兰文学的培育和发展,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 便有了伦敦的“爱尔兰文艺协会”和都柏林的“爱尔兰民族文艺协会”。这两个协会聚集了当时爱尔兰最优秀的诗人——( Lionel Johnson )、斯托福德. 布鲁克( Stopford Brooke ) 、爱丽丝. 米利根(Alice Milligan) 、西格森( Sigerson )、海德( Hyde )、奥格雷迪(O’ Grady )、( William Laminie )等。这些优秀的诗人集中了爱尔兰的智慧和灵光,彰显了爱尔兰民族的内涵和文化,成为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巨大推动力。叶芝积极参与了这场文艺革新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叶芝是这场文艺革新的精神领袖。二、生平概述 1865 年6月13 日,威廉. 巴特勒. 叶芝出生于都柏林的一个滨海郊区——山迪蒙( Sandymount )。( John Butler Yeats ) 是一位职业画家,热爱大自然,热爱文学;( Susan Yeats )没有读过多少书, 但却富有浪漫精神和想象力。作为长子的约翰. 巴特勒. 叶芝,在这样一个艺术气息浓郁、氛围宽松的家庭成长,对他未来的文学创作、人生观、爱情及婚姻生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1868 -1880 年,叶芝一家居住在英国伦敦,叶芝在那里接受了基础教育。在英国期间,叶芝偶尔会回到爱尔兰的家乡斯莱果度假,探望祖父。家乡斯莱果在叶芝的生命中有着深深的烙印。 1880 年后,叶芝一家从伦敦搬回爱尔兰的皓斯,叶芝在伊雷似摩斯. 史密斯( Erasmus Smith )中学继续他的中等教育。热爱文学的父亲经常给叶芝吟诵诗歌,激昂的言词、高贵的姿态使叶芝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个剧本接一个剧本——因为我父亲认为诗歌高于其他一切体裁——我臆造出奇幻尔不一贯的情节。”【威. : 《自传》,第 66-67页。】1883 年,叶芝进入他父亲任教的大都会艺术学校“ Metropolitan School of Art) , 一边学习绘画, 一边进行文学创作。1885 年, 叶芝的诗作首次印成铅字,刊登在《都柏林大学评论》上。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1886 年发表首篇诗剧《摩沙达》( Mosada );1887 年发表诗歌《戈尔国王的疯狂》( The Madness of King Goll ),1888 年发表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