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ch e n )匮(ku 1 )厝(cu d )孀(shuang )
面对着(名词用作动词)
水的北面或山的南面。
水的南面或山的北面。
减少。
把 怎么样。
用箕畚。(名词活用为状语)
指山上的草木。
固执,顽固。
即使。
愁。
之于。
《愚公移山》学案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学习重点]课文二、三段课文的疏通。
[学习难点]1、神话故事的理解。
2、愚公形象的分析。
[学法导学]1、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背诵。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资料链接]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 张清静无为。
作品:《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寓(寄托)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 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一、自读感知课文解决生字,给下列生字注音.
惩(ch 6 ng )山北之塞 迂(yU)回 始龊 箕畚(ji ) ( ben )
二、 重点词语
面山而居
阳
阴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汝心之固
虽我之死
何苦而不平
投诸渤海之尾
三、 积累
1、“之”的用法
(1)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以君之力
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结构助词,“的”:
京城氏之孀妻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操蛇之神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虽我之死
汝心之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指示代词,“这”
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这件事”
跳往助之 人称代词,“他们”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他”
2、 “而”的用法
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连词,表修饰:
聚室而谋 连词,表顺承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连词,表转折
3、 “其”的用法
其妻献疑曰 帝感其诚 代词,“他的”
惧其不已也 代词,“他”
(2 )其如土石何? 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4、 “且”的用法
年且九十 副词,“将要”
且焉置土石? 连词,“况且”
5、 “于”的用法
达于汉阴 介词,“到”
告之于帝 介词,“向”
6、 词类活用
毕力平险:险峻的大山形容词活用作为名词: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7、 特殊句式
帝感其诚 被动句(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
①甚矣,汝之不惠 倒装句 主谓倒装
何苦而不平? 倒装句宾语前置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倒装句定语后置
(3)①聚室而谋曰
杂然相许省略句省略主语
②帝感其诚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省略句省略介
8、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指)通(直),意思是一直O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意思是没有O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意思是往返
四、翻译下列句子。
⑴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⑵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⑶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文章内容分析
一、 理清“人”和“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