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文珠法师讲述 无尽的孝道—地藏菩萨.doc

格式:doc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珠法师讲述 无尽的孝道—地藏菩萨.doc

上传人:xgs758698 2016/6/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珠法师讲述 无尽的孝道—地藏菩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文珠法师讲述无尽的孝道—地藏菩萨文珠法师讲述无尽的孝道—地藏菩萨无尽的孝道—地藏菩萨一、孝道的意义何谓孝道?孝是孝敬、孝顺、孝养;道是必然、或必经之道。合言之: 孝道, 是为人子女, 或为人弟子, 对于父母师长, 必须恭敬顺从, 供养侍奉的正道。或问, 时间巨轮, 将进入廿一世纪, 科学早已征服太空, 还在谈论孝道, 是否适宜?有无需要?我的答案是: 绝对适宜,十分需要。因为,科学虽然已经征服太空,而美国太空总署, 亦已正式宣布永久太空站的计划, 并决定斥资二百多亿万美元, 开始进行建设永久太空站。但科学始终无法征服人类, 特别是人类内在的理性,灵性、和感性。人的理性, 或可转移倾向于科学的研究, 但人的灵性, 无法脱离宗教信仰, 人的感性, 更无法忘怀父母师长养育教导的恩情。人以感恩图报之心,尊重恭敬父母师长的意见,服从执行父母师长的命令, 供给父母师长生活上物质所需, 给予父母师长精神上的慰藉, 使父母师长生有所养, 老有所终, 便是孝道。这种孝道, 是人类感性, 自然的反应, 亦是人类社会情感维系的基层。既不违反科学原则, 亦不破坏自然生态现象,谁说现代,不适宜谈论孝道,或实践孝道? 人生于世, 除父母养育, 师长教导外, 还需要亲戚朋友的鼓励与劝勉,需要社会群众的合作与协助,所谓: ‘人人为我。’然则,我岂能:‘不为人人’。例如: 人由穴居山洞, 进住高楼大厦, 而且电器设备, 空调控掣, 机器代劳, 固然是拜科学进步所赐; 而人由茹毛饮血, 进而丰衣足食, 安居乐业, 甚至医药设备, 卫生保健种种享用, 何曾非士农工商各行各业、各阶层人士通力合作的结果?可谓人人有恩于我,我当以报恩心情,回馈社会、建设社会、服务社会。所谓: ‘取之社会,用之社会。’这便是孝道的推广。若再站在佛教因果轮回的立场来谈孝道, 又岂仅限于个人父母师长, 或一家一国而已?所以孝道的意义, 有广狭的不同。狭义的孝道, 是一般人所谓孝敬父母, 侍奉师长, 其代表者当推孔孟之学。至于广义的孝道, 则由个人父母, 推及他人父母, 由今生父母, 连想到过去及未来父母; 由孝敬三世父母, 而扩展为上报四恩, 下济三涂, 其代表者, 该是佛教。现在可分为一般狭义的孝道, 以及佛教广义的孝道来说明。(一)一般狭义的孝道中国古代, 非常重视孝道。故有:‘万恶淫为首, 百行孝为先’之说。特别是儒家思想,主张人慎终追远,以孝立身,以孝齐家,甚至以孝治天下。诗经云: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恩,昊天罔极。’然人欲报亲恩, 必须孝亲、敬亲、爱亲、养亲, 还要善体亲心。‘父母之所爱爱之, 父母之所敬敬之。’( 礼记) 孔子曰:‘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继人之事者也。’(中庸) 。是以古人对于父母, 除孝顺恭敬、供养侍奉外, 还要继承父母的遗志, 发扬光大父母的事业,务使自己: ‘名声昭于时,利泽施于人。’以光宗耀祖,垂芳百世,始尽人子之孝。孝经第一章言:‘夫孝, 德之本也, 教所由也。’又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 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 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孔子认为人, 若然上不能孝养双亲, 使其衣食无忧, 老怀欢畅; 中不能孝义于君, 尽忠报国, 保卫社稷; 下不能孝弟忠信, 使老者安之, 幼者育之,少者怀之,便是不孝。曾子承受孔子孝道思想的启示,由事亲之孝,扩展为五伦之孝, 认为做人之道, 除恭敬父母师长, 供养侍奉外, 还要洁身自爱, 力争上游;上则尽忠报国,下则爱人以德。否则: ‘居处不庄,非孝也; 事君不忠,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儒家之孝,由父母之孝, 演绎成五伦之孝, 推家及国, 以孝齐家, 以孝治国, 善则善矣。可惜仅限于人伦, 未能推及傍生; 但止于今生, 未能孝及三世父母。既不知有过去父母应爱应敬,亦不知有未来父母,应救应度。可以说:是狭义的, 短暂的孝。虽然, 亦有益于世道人心, 不失为人伦道德的标准。可惜时至今日, 人皆打倒孔家店, 推翻旧礼教, 皆以不孝为时尚, 为自由, 为自豪。致使孝道蔽塞, 礼敬无存。一般青年, 根本不知孝道是何物,更莫论事亲以孝了。(二)佛教广义的孝道世人每以为佛教,‘割爱辞亲, 出家修行。’不畜妻子, 不尽人道,不养父母,实在不孝。殊不知佛教,是十分重视孝道的宗教,其孝道思想, 孝顺行为, 又远非孔孟所及。虽然, 佛教无专论孝道的经典,但其孝道思想,广见于诸经。例如:忍辱经中佛言: ‘善之极, 莫大于孝,恶之极,莫大于不孝。’大宝积经佛曾劝诫弟子:‘汝等常应孝养父母。’心地观经佛言: ‘父有慈恩, 母有悲恩。’又云:‘慈父恩高如山, 悲母恩深如大海。’又云:‘于诸世间, 何者为最富?何者为最贫?悲母在堂, 名为最富, 悲母不在, 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