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会计学
1
一、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一)体液的总量和分布
不同年龄的体液分布(占体重的%)
总量 新生儿 ~1岁 2~14岁 成人
体 液 78 70 65 55~60
细胞内液 35 40 35~40 40~45
细胞外液 43 30 20~25 15~20
血 浆 6 5 5 5
组织间液 37 25 15~20 10~15
第1页/共65页
(二)体液中电解质组成
细胞外液的电解质以Na+、Cl-、HCO3-等离子为主,其中Na+量占该区阳离子总量90%以上,对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起主导作用。血浆与细胞外液除血浆蛋白外其它成分是相同的。
细胞内液以K+、Mg2+、和蛋白质等离子为主,K+大部分处于离解状态,维持着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除新生儿在生后数日内血钾、氯、磷和乳酸偏高以及血钠、钙和碳酸氢盐偏底外,小儿体液电解质的组成与成人无无显著差异。
第2页/共65页
(三)小儿水代谢的特点
水的需要量大,交换率高 水的需要量与新陈代谢、摄人热量、食物性质、经肾排出溶质量、不显性失水和活动量成正比。
小儿生长发育快,体表面积大,不显性失水多,不显性失水是不可少的丢失,体温、呼吸频率及环境温度、湿度、空气对流等均可影响不显性失水。
婴儿每天摄入及排出的水量约占细胞外液的1/2;而成人仅为1/7。婴儿发生水代谢紊乱时容易出现脱水。
第3页/共65页
体液调节功能不成熟
肾是调节体液平衡的重要器官。小儿年龄愈小,肾脏的浓缩和稀释功能愈不成熟,肾脏排钠、排酸、产氨能力也愈差,容易发生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第4页/共65页
体液容量及钠平衡的调节
细胞内液容量改变的调节主要通过对体液渗透压的调整。
细胞外液容量改变主要取决于其钠及相应阴离子含量。当体液容量改变时机体主要通过肾保留或排出更多的钠来进行调节。
控制肾钠排出的内分泌有二:1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醛固酮与血管紧张素II增高一起均能刺激渴感中枢,通过饮水使细胞外液容量恢复。2 心钠素
第5页/共65页
水失衡
第6页/共65页
(一)脱水:是指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细胞外液量的减少,伴有电解质的丢失。
(1)脱水程度:指患病后累积的体液丢失量。
(2)脱水性质:指现存体液渗透压的改变。
不同病因引起的脱水,其水和电解质(主要是钠)的丢失比例亦不同,因而导致体液渗透压发生不同的改变,据此可将脱水分为等渗、低渗和高渗3种类型。
钠占细胞外液阳离子总量90%以上,是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所以常用血钠来判定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第7页/共65页
轻度脱水 中度脱水 重度脱水失 水 量 体重的5% 体重的5~10% 体重的10%以上
精 神
皮 肤
前囟眼窝
眼 泪
口腔粘膜
周围循环
尿 量
稍差,略有 萎靡或烦躁 极度萎靡,表情
烦躁不安 不安 淡漠,昏睡昏迷
稍干燥,弹 苍白,干燥, 发灰或花纹,干
性尚正常 弹性较差 燥,弹性极差
稍凹陷 明显凹陷 深凹,两眼凝视
哭时有泪 哭时泪少 哭时无泪
稍干燥 干燥 极度干燥
尚好 四肢稍冷 周围循环衰竭
稍减少 明显减少 极少或无尿
第8页/共65页
等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
水钠丢失 失水=失钠 失钠>失水 失水>失钠
血钠浓度 130~150mmol/L <130mmol/L >150mmol/L
体液丧失 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细胞内液
消化道肾皮肤丢失 急性失水所致脱水尤伴呕吐,
相对低渗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