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自主探索、发现规律.doc

格式:doc   大小:8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自主探索、发现规律.doc

上传人:小雄 2021/9/15 文件大小:8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自主探索、发现规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新课标提出:“重视学生在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积极参与学****活动中 不断得到发展”;“学生获得知识,发须建立在自己的思考基础上,可以通过接受 学****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等方式,但离不开自己的实践,学生在获得知 识过程中,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 等方面得到发展”。
我曾在进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教学中,设计了一个学生活动,让学生自主 探索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不断地思考这个问题,如何 让学生在动手画图、探索、对比中发现规律?如何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从 而调动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做如下的设计:
因为学生提前学****了尺规作图的方法,因此,一上课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 给你三条线段能画出一个三角形吗?看看谁最快画出这三个三角形;
已知:三条线段分别为6cm, 3cm, 4cm,画△ ABC,使得BC=6cm, AC=3cm, AB=4cm;
已知:三条线段分别为6cm, 2cm, 4cm,画△ ABC,使得BC=6cm, AC=2cm, AB=4cm;
已知:三条线段分别为6cm, 3cm, 1cm,画^DEF,使得DE=6cm, DF=3cm, EF=lcm;
学生一看太简单了,都自信地说“老师,我一定能拿到第一”;于是很快就 动手画图了,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地画出符合第一个条件的三角形,然而,当 学生在画第二个、第三个三角形时开始发现无法画出满足条件的三角形,为什 么?有的学生开始说:“老师题目出错了,三角形画不出来”;当我明确告诉学生, 题目没问题;是吗?学生心中产生疑问了?怎样画呢?学生之间开始互相讨论, 想办法画出满足条件的三角形,然而无论如何摆放直尺和圆规,都画不出符合条 件的三角形,为什么?是否还有其他的画法?此时,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学****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为什么依条件1可以画出三角形,而依条件2、3却画不 出三角形?有的学生发现问题了,是否任意三条线段都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三 角形三边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满足什么条件的三条线段一定可以构成三角形,分析上面的实
验,开展讨论:什么情况下三角形可以画出来,什么情况下不能画出来?并用事 先准备好的几根长度为16cm、10cm、6cm、5cm小木条进行实验,发现若用16cm、 6cm、5cm三根木条不能组成三角形,但用10cm、6cm、5cm三根木条却可以组 成三角形,学生发现:当任两根木条的长度和小于第三根木条的长度时就不能组 成三角形。
路线
Aite—弛
Aite—► c弛一► Bite
距离
比较
思考:你能否用已学的知识说明这一问题?
为什么?能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释这一问题?接着我做如下的设计: 如图,现有三块地,问从A地到B地有几种走法,哪一种走法的距离是近? 请将你的设计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由上图中学生联想到初一上学期所学****的“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道理, 终于明确为什么当两根木条的长度之和小于第三根木条时就不能组成三角形,并 顺利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三角形的任何两边都和大于第三边”。
本课立足于“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这一教学重点,精心设 计,纵观整节课,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生的好奇心就驱使他们积极地动脑去探 究其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