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项脊轩志 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9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项脊轩志 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蓝天 2021/9/15 文件大小:9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项脊轩志 教学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
2、 学****作者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3、 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
采用合作、探究、自主的学****方式,激发学生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德育教育,有意识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琐事中体会真挚情感的 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分析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感受文中流露出的深情
2、 掌握本文通过抓典型细节叙述生活琐事来追忆亲人的写作技巧
【教法学法】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观念、态度****惯,鼓励学 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所以尝试使用以下教法和学法进行教学:1、情景导入法;2、 诵读领悟法;3、品味词句法
【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情景导入
古今的中国文人常喜欢给自己的书房取一个雅致的名字来表达自己的志趣、追求,如梁启 超借饮冰室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梁实秋的雅舍传达出他身处陋室仍悠然自得的心绪那 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读归有光为他的书斋一一项脊轩写的一篇散文——《项脊轩志》,
二、 自读课文
要求学生参看注释精读课文(可以默读,也可以出声读;可以与前后同学交流,也可以拿着 课本向教师请教;更欢迎把不能解释的词语和疑难问题写到黑板上去)
三、 文本研****br/>(一) 诵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第1小节,要求以舒缓的语调,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读后另请两位同学分别 读第2小节和第3、4、5小节
提问:作者在书斋生活的总体感受是怎样的?
请找出文句朗读并翻译
明确:“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可:值得(屏显)
(二) 作者认为居住在项脊轩喜在哪里?
请找出文句朗读并翻译
全班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1、变化可喜
提问(1):文章开头,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写他的书斋项脊轩的小、旧、破、漏又阴暗的? 明确:①写项脊轩的小:旧称“阁子”,“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容,容纳;
接着写旧:直接点明是“百年老屋”;
写破漏:“尘泥渗漉,雨泽下注”,以至于“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则又见其小;
写阴暗;“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教师分析:这样写,形象而具体,能给人以很深的印象特别是“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一句,尤为生动屋顶上东也漏,西也漏,每次搬动书桌,看来看去没有可以安放的地方, 显得有点狼狈
提问(2):作者对这样的书斋,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的呢?
明确:作者并没有嫌弃它,鄙薄它,相反,对它却怀有深挚的眷恋之情
教师分析:开头这样写,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与下面写修葺后的项脊轩形成鲜明的对照, 使人感到他的小小书斋,颇有情趣,十分可爱,确是个读书的好地方,以便进一步表现 岀作者对它的喜爱
提问(3):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变得怎样了?
明确:变得不漏、不暗了(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辟,开;垣墙周庭,在院子周围筑起了墙)庭院里又种植了兰、桂、 竹等有情趣的花木,作者看到焕然一新的小屋,内心愉悦
2、 环境可喜(屏显)
提问(4):书斋周围环境如何呢?
明确:清静优雅“借书满架”,足见轩中人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