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理清情节,鉴赏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
3、探究林冲性格变化对认识当时社会的意义。认识封建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及社会意义。
难点: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理清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导入:以《好汉歌》导入(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知识连接: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最智
施耐庵的《水浒传》——最义
吴承恩的《西游记》——最奇
曹雪芹的《红楼梦》——最情
二、作家作品简介:
1、作者施耐庵:
施耐庵(约1296~ 1370),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名子安,一说名耳,江苏兴化人。曾中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和,弃官回乡,从事著述。
2、作品《水浒传》:
《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水浒》最早为100回本,后来出现120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了71回以后的内容,又将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70回本,这样故事性增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
三、请同学们速度文字,理清文章思路:
1、理清情节(8分钟),请三个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序幕(1自然段):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开端(2-5 自然段):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发展(6-9 自然段):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林教头山神庙复仇。
2、分析文章线索(5分钟) ,请学生思考回答。
明线: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
暗线:敌人对林冲的陷害
四、课堂小结:3分钟
五、板书设计:3分钟
逼上梁山
↑
杀死陆虞侯
↑
情节 林冲接管草料场
↑
陆虞侯密谋害林冲林
↑
林冲沧州遇旧知
六、课后思考:
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家境殷实,生活幸福,这样的一个人,为何会一再遭到高太尉的陷害,他又是如何走上反抗道路的呢?
第2课时
【教学要点】:
1、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2、分析鉴赏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认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与意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情节导入:3分钟
二、交流鉴赏:25分钟
(一)、根据情节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1、林冲沧州遇旧知:
本段中主要插叙回顾了林冲的哪两件事?分别表现林冲什么性格特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