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液化气岗位操作规程.doc

格式:doc   大小:56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液化气岗位操作规程.doc

上传人:zhongxinado 2021/9/18 文件大小: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液化气岗位操作规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液化气岗位操作规程
第一节  液化气的基础知识
1.        液化气的基本性质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低碳数的烃类混合物,它在常温常压下成气体状态,只有在增加压力或降低温度的情况下才变成液体,故称为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丙烷、正丁烷、异丁烷、丙烯、1-丁烯、顺-2-丁烯、反-2-丁烯和异丁烯等8种重碳氢化合物,俗称碳三(C3) 和碳四(C4)以及少量的甲烷、乙烷、戊烷、乙烯和戊烯,俗称碳一(C1)、碳二(C2)、和碳五(C5),此外,还有微量的硫化物、水蒸汽等非烃化合物。无色透明,有特殊刺激气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呈液态,沸点很低,一般在0℃以下,常温常压下能迅速气化成气体状态,-,容易在地面及低洼处积存。液化气的饱和蒸汽压随温度升高而急剧增加,其膨胀系数也大,一般为水的16倍以上,气化后体积膨胀250-300倍左右,液化气的闪点较低,0℃以下。爆炸范围也较宽,-%(体积)。
2、液化气来源及质量要求
目前液化气主要来源于炼油厂石油气和油田伴生气。根据炼厂生产工艺可分为蒸馏气、热裂化气、催化裂化气、催化重整气和焦化气五种。通常采用色谱法对液化气的成分和含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民用液化气中为便于察觉泄漏常用微量硫化物作加臭剂。
质量指标如下:
(1)        C1+%。
(2)        C5以上含量不大于3%。
(3)        饱和蒸汽压(℃)。
(4)        总硫含量不大于343mg/m3,H2S不大于20PPm
(5)        铜片腐蚀不大于一级。
(6)        。
3、液化气的物理特性:
液化气所处的状态,通过压力、温度、体积等参数来反映。在常温下(20℃)左右,- 之间。
(1)比体积:是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所占的体积。用符号v表示,其表达公式为     v=V/m
(2)沸点:在一定压力下,液体表面不断蒸发变为气体的过程称为汽化。
(3)露点:露点是指气态液化石油气加压或冷却时,液化成液滴的温度。
(4)汽化潜热:就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数量的液体变为同温度的气体所吸收的热量。
(5)体积膨胀系数:就是指温度每升高1℃,液体增加的体积与原来的体积的比值。
(6)体积压缩系数:指压力每升高1MPa时液体体积的减缩量。
(7)物理爆炸:是由物理变化引起的容器内部的介质压力超过容器所能承受的强度致使容器破裂,内部介质瞬间膨胀高速释放内在能量。
(8)化学爆炸:是由于物质发生极迅速的化学反应,产生高温、高压而引起的爆炸。
,这说明如果不考虑容器本身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升高而产生的容器增量,则容器在满液情况下,温度升高压力急剧升高。露点是对蒸汽而言,沸点是对液体而言,两者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5. 液化石油气的危险性
(1)火灾爆炸危险性:  由于液化气闪点在0℃以下,液体又极易蒸发,液化石油气在常温常压下极易由液压挥发为气态,体积能迅速扩大250~350倍;~,气化后停留在地面低洼处,不易被风吹散,与空气混合易形成爆炸性物质,爆炸极限范围较宽,只要空气中含有浓度范围2%~10%的液化石油气,遇到明火就会爆炸。,它的引燃能量小,~。因此,液化气遇火源极易着火爆炸。  
(2)热膨胀危险性: 液化气受热体积膨胀极大,而且容器内压力随温度升高成比例迅速升高,压力增高易使容器发生爆裂,引起火灾,其膨胀系数是水的16倍。
(3)冻伤危险性:  由于液化石油气的汽化潜热比较大,汽化时需吸收大量热量,生产、储存、罐装、使用中要严禁使液态的石油气直接接触人体,以免皮肤被急剧吸收大量的热量,而造成严重冻伤。
(4)中毒危险性: 液化气泄漏时在空气中的毒性类似于汽油蒸汽,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空气中含量达到10%时,即使停留几分钟,会使人恶心、呕吐甚至昏迷,严重时因缺氧窒息而死亡。
(5)静电危险性:液化气在输送、运输、罐装中会产生静电,尤其是发生泄漏,带压高速喷射出来,产生高静电位,极易闪火引起着火爆炸。
卧罐的特点:轴对称,应力分布均匀,承载力高,易于制造。
球罐的特点:中心对称,受力均匀,相同壁厚的条件下承载能力最高(同样内压下,球形壳体壁厚最薄),相同容积球形壳体表面积最小;但成本高,制造比较困难。
5. 液化气罐附件
  ①安全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