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程邃篆刻艺术蠡测
综观五百年流派印章艺术发展史,徽宗一系显然是极为重要的。自程邃崛起印坛算起,至歙四家、邓石如直到吴让之,这些徽系印人各自以独有的篆刻风格和卓越成就,在篆刻艺术史上写下了一页页不朽篇章。
流派印章由文彭创立,何震承继。当文彭、何震所带动的印章仿汉热流为习俗之后,便为有进取之心的印人所不屑。先有朱简矫之,程邃继后,他一反乖谬离奇的恶俗印风,给当时印坛带来一股勃勃生气。周亮工也不否认文、何已趋末流,且对程邃的印艺给予充分认可。他在《书程穆倩印谱前》中谓:“印章一道,初尚文、何,数见不鲜,为世厌弃。尤王、李而后,不得不变为竟陵也。黄山程穆倩以诗文书画奔走天下,偶然作印,乃力变文、何旧习,世翕然称之。”
程邃(1605~1691年),字穆倩,一字朽民,号垢区,又号垢道人、青溪、野全道者,自称江东布衣。安徽歙县人,居南京多年,明亡后移迁扬州。程邃与朱简、万寿祺同师事明代书画家陈继儒。他颇重气节大义,与明末几位志在抗清复明的人士如黄道周、陈子龙等来往密切。程邃是一位博学之士,除涉事篆刻外,又通书法、绘画、收藏、金石考证、诗文、医道等。如此广博丰厚的学养,显然要比专门从事治印的何震高明许多。程邃刻印,只是偶尔为之,“不轻为人作”,似乎无意做一位印人,他的遗印颇少恐怕与此有着直接关系。已故著名书法家、印家沙孟海在其著作《新安印派简史》中提到,徽籍艺人程芝华的《古蜗篆居印述》,摹刻程邃、巴慰祖、胡长庚、胡唐四家的印,每家各一册,其中摹刻程邃的印章多达59方。这些摹印据金石学者易均室与有些原作相比较,认为刻得极好,可以乱真。程芝华的摹印如果真是本程邃真迹而刻,那大概就是反映程邃风貌最大的一批印作了。颇感遗憾的是,我们今天能见到被公认的程邃真印少之又少。
程邃治白文印取汉法,但有自己鲜明的风格。他避开了前人的妩媚,而致力于与其画风相近的苍老、浑朴。刀法凝练,强调笔意,有别于何震白文印的破碎感。如“程邃之印”,印文用缪篆,运刀冲刻中以刀背披擦笔道石口,转折处不露圭角,方圆兼备,刀法更见精微。章法随意安详,较之何震的松散布局更贴近汉印风神。这类朴实无华的篆刻犹如初烹的茗茶,隐隐有一种清新的气韵。其艺术水平显然要高出文彭、何震一筹。
站在明末印坛的角度看程邃,他最显奇异之处的是参照钟鼎古文刻制朱文印。这类印章表现出与白文印截然不同的风格,是一个大胆尝试。在程邃之前,以大篆入印几乎是闻所未闻(这里所指的是系统采纳大篆而非偶一为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程邃才形成了自己突出的艺术个性和地位。从大篆的偌大范围中去寻找印篆技巧的新源泉,程邃可谓独具慧眼,他第一次真正从艺术上发掘并提醒人们注意古玺的价值。尽管他采用的古文属时俗古文,远非两周真面,与真正的古玺意境还有很大距离,但这一开拓不同凡响,带给后来印人极大的启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