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模块4-1
教学设计表
学科语文授课年级四年级学校汤涧完小教师姓名尹燕
章节名称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计划学时
2
学习内容分析
《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中的第2课。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
    课文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学习者分析
处于这个学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阅读: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解决措施:
通过阅读,品味词句,利用多媒体调动起学生各种感官,想象、体会桂林山水的美。
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理解描写桂林山水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解决措施:
通过教师讲解及观看演示文稿来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语言优美、意境清新,层次清晰,我主要利用多媒体声音、图像资源,借助大量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视象”,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教学目标。
1、激情导入。
2、理清层次,整体感知。
3、图文并茂,赏析课文。
4、总结写法,感悟作者情感。
5、拓展延伸。
6、总结全文。
7作业布置。
依据的理论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结合本教材的特点,情境促读,读中悟情。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生字词
词义
读准字音,
理解词义。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
教师展示,
学生自学
激发学生的学忆。
桂林山水的景色
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品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多媒体音像资料
教师展示,学生听、看、感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多角度刺激学生理解课文。
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写作方法
学会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写作方法。
多媒体课件
教师展示,学生讨论、交流
激发学生兴趣,巩固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可续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学生展示收集查阅的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欣赏有关桂林山水的风光片,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印象。
5
倾听、欣赏,并做相关点评。
教师展示音像资料。
展示资料
欣赏,并发表自己的感想
通过收集资料,增加对桂林山水的认识,拓展知识面,同时也培养他们动手查阅资料的能力。
通过多感官的刺激,初步感知体验桂林山水的美景,并把感情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5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2、课件播放录音。
根据自学要求,边听课文录音边自学。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二)自学反馈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小组比赛。
2、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10
1、指名读喜欢的段落。
2、课件出示问题,展示答案。
3、对学生的回答适时地评价。
4、课件出示:指导学习生字词。
1、读喜欢的段落,小组比赛。
2、读评价桂林山水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理解。
3、理解头尾句子的作用。
4、认读生字词,说说注意之处。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体会头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3、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词。
?
3、头尾用“桂林山水甲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