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2章饲料营养物质与动物营养
第一节动物营养学基本知识
一、动植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
高等动物按其食性可分为杂食动物、草食动物及肉食动物等三大类。在动物生产中,为人类提供畜产品或动力的动物则主要是杂食动物,作为人类及动物基本营养源的食物均系植物或其副产品,作为动物食物的植物及其副产品,含有可供构成和更新动物体组织及形成产品的营养物质,并能氧化产生能量以维持动物的生命活动。植物利用太阳能,以CO2,H2O等原料合成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 动物则利用植物体内的这些营养物质。二者在化学组成上有密切的联系,为了正确与合理地组织畜禽饲养,必须首先了解动物与植物的组成。
(一)、动植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
无论动物或植物体内约含60多种元素,按它们在动植物体内含量的多少分为两大类:
常量元素:% 如C、H、O、N、Ca、P、K、Na、C1、Mg、S等,其中C、H、O、N含量最多。
微量元素:% 如Fe、Cu、Co、Zn、Mn、Se、I、Cr、F等。
饲料与动物体中的元素,绝大部分不是以游离状态单独存在,而是互相结合为复杂的无机物或有机物。
、饲料的营养物质组成及其影响
1、饲料的营养物质组成
有机物:碳水化合物、脂肪、粗蛋白、水分
动植物体
维生素等
干物质
无机物:(矿物质)
(1)、水分:各种饲料均含有水分,含量相差很大,多者可达95%,少者只含5%,同一种饲用植物由于收割时期不同水分含量也不一样,幼嫩时含水较多,成熟后较少;植株部位不同,水分含量也有差异,枝叶中水分较多,茎杆中较少。饲料中水分含量越高,干物质越少,饲料的营养价值越低且不利于保存。
水分也是动物机体内各种器官、组织的重要成分,其含量一般可达体重的一半,动物随着年龄和营养状况的不同,所含水分有显著变化,幼龄时水分含量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家畜营养状况不同,水分含量也有差异,脂肪沉积越多,则水分含量低。
(2)、粗蛋白:饲料中含N物质总称为粗蛋白,包括蛋白质与氨化物两部分。
几乎所有饲料均含有蛋白质,但其含量和品质各有不同,如豆料植物及油饼类饲料含蛋白质较多,品质也较好,而禾本科植物含蛋白质较少,藁秆饲料则最少品质也最差。同一种饲料植物由于生长阶段的不同,蛋白质含量也不同,幼嫩时含量多,开花后含量迅速下降。部位不同蛋白质含量也有差异,籽实>叶茎>茎秆。
动物体内蛋白质含量较稳定。
(3)、粗脂肪
可分为真脂和类脂两大类。真脂由脂肪酸和甘油结合而成,类脂有游离脂肪酸、磷脂、脂溶性维生素等
饲料中脂肪含量差异较大,高者在10%以上,低的不及1%,部位不同含脂量也不同,籽实>茎叶>根
动物脂肪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营养状况好的脂肪含量高
(4)、粗纤维
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角质等组成,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也是饲料中最难消化的营养物质。
含量随植物生长阶段而有差异,幼嫩时,含量低,成熟时,含量高。部位不同,粗纤维的含量不同,茎部>叶部>果实、块根
(5)、无氮浸出物
饲料有机物质中无N物质除去脂肪及粗纤维外,总称为无N浸出物。或称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及多糖,一般植物性饲料中均含有较多的无N浸出物,但禾本科的籽实和根茎类饲料含量最多。
无N浸出物在幼物体内主要是糖原,贮存于肝脏和肌肉中,也含有少量的葡萄糖。
(6)、粗灰分(矿物质)
饲料中主要有K、Na、Ca 、P、Mn等,随植物生长,灰分含量逐渐减少,但其中Na、Si含量逐渐上升。部位不同,灰分含量不同,茎叶灰分含量较多。
动物体内以Ca含量最多,其次为P,还有少量的F必需、I、Cu、Mn、Co、S必需、F等。
(7)、维生素
在饲料中含量不多,对动物来说既不提供能量,也不构成组织和器官,但是参与调节物质代谢,不能用任何物质来代替。
维生素在饲料中的含量因饲料种类不同而异,如黄色玉米中含类胡萝卜素多面白色玉米则很少。
2、影响饲料营养成分的因素
饲料营养价值成分表中所列各种营养的物质的数量与质量是多次分析结果的平均数,与具体使用的饲料养分含量有一定差异,这是因为植物的营养物质组成受许多因素影响。
(1)、饲料的种类与品种
a、种类:青饲料水份高,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饲料蛋白质含量多;能量饲料中淀粉较多。
b、品种:同一种饲料品种不同,营养物质组成不同,如黄玉米中富含胡萝卜素,而白玉米中则缺乏。
(2)、收获期
随植物发育,含水量下降,到籽实形成期粗蛋白下降,粗脂肪下降,粗纤维含量上升。
由于青草所含养分因年龄而发生显著变化,所以正确地确定收获期是非常重要的,必须选择由单位面积能得到各种养分最高产量那一时机,一般来说青草的最佳收获期是在开花初期,最迟不超过开花盛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