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05-2006学年第1学期《动物传染病学》(B)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计20分)
1、传染源:有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
2、免疫程序:为了预防多种不同疫病,根据各种疫苗免疫特性制定的接种次数和间隔时间称为免疫程序。
3、抗感染免疫:在大多数情况下,动物机体的内环境并不适合侵入的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或动物体能迅速动员全身的防御力量将该病原微生物消灭,使其不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这种现象统称为抗感染免疫
4、疫病预防:采取各种措施将疫病排除于一个未受感染的畜群之外。
5、痒病:又称“驴跑病”、“搔痒病”,是成年绵羊偶尔发生于山羊的一种缓慢发展的传染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为潜伏期长、剧痒、肌肉震颤、衰弱、萎顿、进行性运动失调最后瘫痪死亡。
6、伪狂犬病: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感染猪的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新生仔猪表现神经症状,还可侵害消化系统。成年猪常为隐性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死胎及呼吸系统症状,无奇痒。
7、小鹅瘟:小鹅瘟是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症,以发生渗出性肠炎为主要病理变化,病员是一种细小病毒。本病主要侵害4~20日岭雏鹅,传染快而病死率高。
8、持续性感染:是指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由于入侵的病毒不能杀死宿主细胞而形成病毒与宿主细胞间的共生平衡,感染动物可长期或终生带毒,而且经常或反复不定期地向体外排出病毒,但常缺乏临诊症状,或出现与免疫病理反应有关的症状。若由此种动物采取血液或脏器感染同种健康动物时,常可成功地引起感染。
9、传播媒介:从传染源将病原体传播给易感动物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称为传播媒介。
10、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猪的一种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的传染病。具特征为厌食、发热、怀孕后期发生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幼龄仔猪发生呼吸道症状。
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计20分)
1、猪细小病毒感染,其特征为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胎、木乃伊胎、流产及病弱仔猪。
2、日本乙型脑炎,在马主要表现为脑炎症状;猪表现为流产、死胎和睾丸炎,而牛、羊多呈隐性感染。
3、不同年龄的畜禽感染衣原体病后,其症状表现不一。其中,幼羊(1~8月龄) 多表现为关节炎、结膜炎; 幼牛多表现为肺肠炎,怀孕牛、羊则多数发生流产。家禽中以鹦鹉、鸽子发病较为严重,常归于死亡。
4、家畜的口蹄疫病毒目前已有7个血清型存在。1997~1998年台湾地区猪群中发生口蹄疫,其病原属于 O 型;2005年在我国部分地区牛群中发生口蹄疫,其病原属于 Asia1 型。
5、猪肺疫的病原体是多杀性巴氏杆菌;猪气喘病的病原体是猪肺炎支原体;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体是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6、马立克氏病病毒有三个血清型,1型为致瘤的MDV ,2型为不致瘤的MDV ,3型为火鸡疱疹病毒,常用作冻干苗的为血清 3 型病毒。
7、当确诊为一类动物传染病或当地新发现的畜禽传染病时,兽医人员应立即报请当地政府机关、划定疫区范围,进行封锁,执行封锁时应掌握早、快、严、小的原则。
三、选择题(每题1分,计10分)
1、C;2、A;3、A;4、B;5、A;6、B;7、C;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