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观潮》教案1.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观潮》教案1.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7/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观潮》教案1.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2 .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3 .赏析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 .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5 .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教学重点: 1 .赏析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2 .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教具准备:多媒体( powerpoint 支持的运行程序,能播放声音文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共同来学****明朝人张岱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大家知道湖心亭位于什么湖上吗?(西湖) 对。一提起西湖,大家一定想到了西湖那美丽迷人的风光,想到了很多描绘西湖风光的名诗句,哪位同学来和大家说说你搜集到的名诗句? (学生交流) 同学们说得很好,但是在我们耳熟能详的这些诗句中,却很少有描绘西湖冬景的。那么在张岱的笔下,西湖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张岱,去品品他的这篇《湖心亭看雪》。(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 .学生示读,规范读音。(1) 下面老师找两名同学读这两篇课文, 其他同学在读音、停顿上如有不同读法, 之后可以举手提出; (2 )教师提问,并强调“强饮”的“强”字发音,“雾凇”的“凇”字写法。 2 .学生自读,疏通文意。(1 )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文大声地读一遍,注意读音和停顿; (2 )请同学们在课文的每个句子前面都标上序号,并请同学们翻译课文。 3 .提出质疑,共同解疑。(1) 课文翻译完了, 如有在字面意思的理解上仍不明白的同学可以举手提问; 老师强调“更定”“更有此人”“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的“更”字的含义; (2 )交流在预****中对于课文内容不明白的问题。三、课文赏析 1 .叙事初探张岱情请同学们归纳本文记叙的要素: (板书:记叙)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后的更定时分; 地点——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两个金陵人、舟子、童子; 事件——看雪、写人。思考问题 1 :作者晚年写《陶庵梦忆》,明朝已亡,纪年却仍用“崇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表现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之情。思考问题 2 :本文的题目是《湖心亭看雪》,而本文为什么却用近一半的篇幅写人? 明确: 本文题目虽是《湖心亭看雪》, 但作者的目的绝不是单纯是为了写景, 更是为了写人,写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情。(板书:写景抒情) 2 .西冬景雪亦奇(1 )有人说,没有见过西湖冬景的人,只要读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就足够了。那么张岱为我们描绘了怎样一幅奇景呢?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分析它们奇在何处。明确:共有三句: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分析:张岱从听觉上着眼,一个“绝”字,写出了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地不敢做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一个“绝”字,传出了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思考问题 1:“雾凇沆砀”到底是个怎样的景致呢?请同学们参照课下注释 6, 想像一下。明确:“雾凇”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自然现象,它是指冬日里不冻的江水腾起来的大雾,遇到寒冷的空气在树上凝结为霜花,气象学称之为“雾凇”,老百姓叫“树挂”。它是在一定气压、温度、风向等条件下形成的。雾凇之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凇讲究的是" 夜看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