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竹乡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词,积累与竹有关的字词
2、认识竹字头,了解汉字字形与字义的关系。
教学重点:运用“竹字头”推知字义,继续培养学生揣摩字义的习惯;背诵 诗歌,感受竹乡的美。
一、 猜字激趣,导入新课。
1、 猜“竹”字,了解竹字的演变过程。
2、 写“竹”字,在认识竹的各个部分中积累词语。
二、 自读儿歌,自学识字。
1、 出示学习要求:
(1) 自由小声读课文2遍。
(2) 自读生字条中的生字2遍,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认读。
2、 生读生字词(按部首归类)。
请标出诗歌的小节。
师范读,生指认
三、 随文识字
1、傣家人对竹子的感情是怎么样的?请从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
(1)既然傣家人最喜欢竹,那傣家人的那些东西是用竹子做的呢?请小朋友 们自己去文中找一找。(根据孩子的回答学习相应的词语以及句子)
例:a、认读竹楼、篱笆;找到相应的句子进行朗读,你看到过篱笆吗?篱 笆是什么样的?(配图准确理解篱笆)
住在这样的地方,你是什么心情?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
如果你是傣家人,喜不喜欢这样的地方?我们一起读一读:傣家儿女……
b、 认读风筝、管筐;先读相应的句子。说话训练:算筐可以装什么东西?
(在词语运用中强化词语的认读和理解)放着妈妈做的风筝,端着爸爸做的管筐, 傣家人真是离不开竹子,让我们用朗读读出傣家人对竹的喜爱吧。(生再读)
c、 认读笛声、竹筒;读相应句子。挑出词语学生认读。让我们伴着笛声, 想象着香飘飘的竹筒饭,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傣家人的生活跟竹子真是息息相 关。我们一起再把傣家人对竹子的喜爱读出来。
2、词语读完了,如果它们回到文中,你还认得出它们吗?我们一起来读一 读课文,去找一找它们吧。
(1) 齐读词语:篱笆 管筐 风筝彩笔竹筒笛声
(2) 你有什么发现?
(3) 认识竹字头,写竹字头,认识“笛”,写“笛”(我们来写一写笛字。它是 什么结构的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练习写 一遍)。
(4) 你还知道有哪些带竹字头的字?你是怎么知道的?
让学生说一说,教师配图展示一些竹字头的字“竿、筷、签、简、笠、笼.......
(5) 扩词:老师也找了一些词语,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五、 游戏识字,强化巩固。
请学生做摘竹叶的游戏,摘一片竹叶,读竹叶上的生字,并口头组词语。
六、 想象画面,品读儿歌。
1、 自读儿歌,标出句子。
2、 指名读儿歌的四句话,再齐读。
3、 你们真不错,把字音读准了,也把句子读通顺了。可是,这不算什么,要把 句子读美才算本事。大家练习读美句子。
4、 指名说一说,你最有信心读好那一句?听了她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你能再读一读吗?
5、 想象画面读书真有趣,现在,我们一起想象画面一起美美地读儿歌。
8、读着读着,儿歌已经印在了我们的脑海。我们挑战自我,背一背这首儿歌。
七、 顺势拓展,丰富语言。
赞美竹的儿歌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在老师或父母的帮助下收集更多的儿歌读 一读。
竹谣 一棵竹, 编提篦; 两棵竹, 编土翻 三棵竹, 编淘翻 四棵竹, 编背翻 五棵竹, 编算第。
竹子谣
小小竹子真奇妙, 小小竹子是个宝, 傣家生活少不了。 妈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