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2
文档名称:

移动医疗医学百事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第六章PPT教案.pptx

格式:pptx   大小:343KB   页数:20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移动医疗医学百事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第六章PPT教案.pptx

上传人:wo1230 2021/9/28 文件大小:3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移动医疗医学百事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第六章PPT教案.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会计学
1
移动医疗医学百事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第六章
等多因素促成的临床综合征。TIA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微栓子学说,来源于颈部和颅内大动脉,尤其是动脉分叉处的动脉硬化斑块、附壁血栓或心脏的微栓子脱落,引起颅内供血小动脉闭塞,产生临床症状,但是栓子很小,易于溶解,因此闭塞很快消失,血流恢复,症状缓解。在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中,因
无名动脉或锁骨下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时,上肢活动能引起经椎动脉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的现象。
如果存在颅内动脉严重狭窄的情况下,因为血压的波动,使原来靠侧支循环维持的脑区发生一过性缺血,引起血流动力学脑缺血改变。血液黏度增高等血液成分改变,如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也与TIA的发病有关。
TIA患者发生卒中的几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发病前约有25%-50%患者存在TIA发作,心源性栓塞者约占11%-30%、腔隙性脑梗死则是在11%-14%之间。总体上,一次TIA发作后一个月内卒中是4%-8%,一年内约12%—13%,五年内则达24%-29%。TIA患者发生卒中在第一年内
较一般人群高13-16倍,5年内也达7倍之多。
不同病因的TIA患者预后不同。表现为大脑半球症状的TIA和伴有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有70%的人预后不佳,在2年内发生卒中的几率是40%。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脑梗死的比例较少。相比较而言,孤立的单眼视觉症状的患者预后较好;年轻的TIA患
者发生卒中的危险较低。在评价TIA患者时,应尽快确定病因以判定预后和决定治疗。
一、诊断
(一)临床特点
TIA好发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TIA的临床特征:(1)发病突然:(2)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的症状;
(3)持续时间短暂,一般十余分钟,
多在1小时内,最长不超过24小时;(4)恢复完全,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体征:(5)反复发作的病史。
TIA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取决于受累血管的分布。
颈内动脉系统的TIA,多表现为单侧(同侧)眼睛或大脑半球症状。视觉症状表现为一过性黑矇、雾视、视野中有黑点或有时眼前有阴影仿佛
光线减少。大脑半球症状多为一侧面部或肢体的无力或麻木,可以出现言语困难(失语)和认知及行为功能的改变。
椎-基底动脉系统的TIA通常表现为眩晕、头昏、构音障碍、跌到发作、共济失调、异常的眼球运动、复视、交叉性运动或感觉障碍、偏盲或双侧视力丧失。
注意临床孤立的眩晕、头昏、或恶心很少是由TIA引起的。椎一基底动脉缺血的患者可能有短暂的眩晕发作,但需同时伴有其它的症状,较少出现晕厥、头痛、尿便失禁、嗜睡、记忆缺失或癫痫等症状。
(二)辅助检查
辅助诊断检查目的在于确定或排除可能需要特殊治疗的TIA的病因,并
寻找可改善的危险因素·以及判断预后。延误TIA诊断将会增加.奉中的风险,例如TIA频繁发作和心室附壁血栓患者则早期发生卒中的风险较高。有研究指出发病一周内就医的TIA患者应在一周或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诊断评估,必要时需入院做诊断评估,同时入院能给高危的患者以密切的观察和必要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