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刘渡舟当归四逆汤讲稿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伤寒大家刘渡舟妙方治肝病。
2021-11-2021:02来源:悦读中医
0
评论
在中医里,肝的作用甚广,是最坚强的,但也是脾气最大的。肝为将军之官,能够顶很大的压力;肝在志为怒,却有着火暴脾气。尤其是现代社会,人们鸭梨山大,肝病的发生率也是逐渐增加。对于肝病的治疗,著名伤寒大家刘渡舟颇有良方妙法,下面不妨一道来看看吧。
中医学中有关肝的论述,内容甚为丰富,其生理病理极其复杂,头绪纷繁,病证广泛,变化多端。所以古人有“肝为百病之贼”和“肝病如龙”等说法。在临证所见杂病中,与肝有关之病,常在半数以上,因此,历代医家对肝病论治极为重视。刘老在《内经》《伤寒论》的基础上,总结前贤魏玉横、王旭高等医家对肝病的诊治经验,提出许多精辟见解,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临证诊治肝病,每多得心应手,疗效显著。
刘老认为,肝病表现复杂,变化多端,然从其发病来看,多从肝气郁结开始,进而可以及血、化火、伤阴、阳亢,甚至动风。现根据刘老的临证治验,遵循肝病的变化规律,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肝病的论治。
一、肝气郁结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气喜条达舒畅,畏抑郁和怫逆,因郁则气结而不疏,怫逆则气屈而不顺,因而影响肝的疏泄和生、升的功能,发为肝气郁结。刘老强调指出,七情致病,多有气郁,气郁则肝病,并认为肝气、肝火、肝风三者同出一源,气机不利而抑郁则为肝气,郁久而发则为肝火,肝火盛而生风或血虚生燥生风,则为肝风。
“郁不离肝”。肝气郁结,开始病在本经,继而可侵犯他脏,如上犯肺、心,中逆胃、脾等,多为临床所习见。1肝气郁结症状:胸胁发闷,甚则胀痛,不欲饮食,善太息,嗳气则气闷得舒,面色发青而神情抑郁,女子乳房胀痛,脉弦,舌苔白。
治法。疏肝理气解郁。
处方。柴胡疏肝汤加减(柴胡、白芍、枳壳、甘草、香附、郁金)。2肝气冲心
肝气冲心,能使心之血脉涩滞不利。
症状:除有肝气郁结的症状外,出现心胸疼痛,甚则痛闷欲绝。脉沉弦迟涩,舌边尖青暗。治法:疏肝理气化瘀。
处方。失笑散与金铃子散合方(川楝、延胡、蒲黄、五灵脂)。
此方亦治冠心病患者因气恼而出现心胸痛闷不堪或掣及肩背等症状,应在失笑散与金铃子散的基础上,加柴胡、香附、枳壳、橘叶、郁金等。
3肝气犯肺
肝气横逆太甚,可上犯于肺,迫使肺气不得下降而为病。
症状:除肝气郁结的症状外,可见突然胸痛,暴发气喘,胸中憋闷,呼吸不利。脉弦直,舌苔白。治法:疏肝利肺理气。
处方。三皮汤(桑皮、瓜蒌皮、陈皮、杏仁、香附、郁金、苏梗)(刘老自拟方)。4肝气犯胃
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影响胃的功能,使胃失和降,亦称“肝胃不和”(木乘土)。
症状:脘腹胀痛,呕吐酸水,嘈杂不适,嗳气呃逆,烦躁易怒。脉弦滑,舌边尖红,苔白腻。治法:疏肝和胃。
处方。茱连二陈汤(黄连、吴茱萸、川楝、陈皮、半夏、茯苓、生姜、焦栀子)(刘老自拟方)。5肝气乘脾
肝气乘脾,先因脾气之虚,然后肝气方得乘之,致脾不健运。症状:胁腹皆胀,四肢无力,饮食不振,食后胀满。脉弦,舌淡苔白。治法:疏肝健脾。
处方。香砂六君子汤(人参、白术、炙甘草、茯苓、半夏、生姜、陈皮、木香、砂仁)。
二、气病及血
肝气不舒,日久不愈,可使肝的血脉瘀滞,发生气滞血瘀的症状。1肝着
症状:胸胁痛如锥刺,日轻夜重,得热则减。脉弦,舌边紫暗。治法:疏肝活络。
处方。旋覆花汤加减(旋覆花、红花、茜草、当归须、青葱管、紫降香)。
若服上药效果不明显,为病重药轻,可酌加炒山甲、虫等破瘀之药。血脉瘀滞之冠心病,用之亦效。2肝脾肿大
症状:胁下痞硬,疼痛不舒,面色黧黑,脘腹胀满,天气改变则肝区隐隐作痛。脉弦而涩,舌边有瘀血斑。治法:疏肝活络,软坚消痞。
处方。柴胡桂枝汤加减(柴胡、黄芩、党参、炙甘草、半夏、生姜、红花、茜草、赤芍、桂枝、生牡蛎、鳖甲)。
此方以小柴胡汤疏肝利气,健脾和胃;桂枝汤调和气血营卫;加红花、茜草活络;生牡蛎、鳖甲软坚消痞。此方须久服才能收效,亦可用治早期肝硬化。
刘老指出,肝旺太过,势必伤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