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组成,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污染有大致的印象。
2、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3、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4、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5、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如何防治空气污染。
2、通过有关图示,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进行制取氧气的实际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通过正确规范的实验装置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和安全操作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气体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严密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旨
一、思维导图展示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板书)
二、阅读感知,交流汇报。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找出应该重点掌握哪些知识。
三、启思诱想,讲练结合。
1、空气的组成:
大自然中的氧气主要存在于空气中,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各成分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请同学们完成卷上的练习。
请一名同学说出答案,测评其他同学,对易错题集中讲解。
思考回答:(空气)
交流讨论,汇报(重点是氧气的有关知识)
(1)、200多年前,法国化学家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并较早地把天平用于研究工作,使化学研究走向了定量化。
例(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
O2
N2
CO2
稀气
其它
体积分数
注意:空气成分指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例(3)、按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体积分数)。
阅读感知,交流汇报
启思诱想,
2、空气的污染:
一般说来,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但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改变了空气的成分,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损害人体健康,影响生态平衡,
3、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
我们知道,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却能剧烈燃烧,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在学习氧气时,主要是从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这三个方面进行学习的,其中重点是氧气的性质和制法。
(1)、氧气的物理性质:
首先,让我们复习一下它的物理性质。(完成课堂练习)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够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四幅图(铝、硫、红磷、铁在氧气中的燃烧挂图)
①、广口瓶中加入少量水,原因是 ;
②、检查整个装置的 后,将c处的止水夹夹紧;
③、点燃红磷后,迅速插入左边的广口瓶中并把瓶塞塞紧。原因是 ;
④、观察红磷燃烧时最明显的现象是_ ;
⑤、待燃烧停止,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将c处的止水夹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