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5
文档名称:

认识论及实践论.ppt

格式:ppt   大小:1,374KB   页数:5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认识论及实践论.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1/10/9 文件大小:1.3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认识论及实践论.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认识论及实践论
第一页,共55页
考点一
认识和改造世界,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的主观能动性,又叫人的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
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互相联系着的三个方面:
(1)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 的基础上
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所说
的“想”。
社会实践
第二页,共55页
(2)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 的指导下
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
(3)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
的 ,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认识
精神状态
第三页,共55页
、客观条件的制约
(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 的制约。人们是否
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
积极的效果,人们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
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尊重客观规律是发
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 的制约。发挥主观
能动性的过程,是以规律为指导,以条件为基础,认
识和改造客观对象的过程,一定的客观条件也是人们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客观规律
客观条件
第四页,共55页
(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制约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主观因素包括业已形成的观念、
能力、方法和身心健康的程度等,其中 问
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利益的出发点
第五页,共55页
1.“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
作用”三者的区别
(1)“主观能动性”是指“想”,“做”,“决心、意志、干劲”。
“想”是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做”是改造世界的能
力与活动,“决心、意志、干劲”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主观能动性”既包括“意
识的能动性”,也包括实践活动,而且这两项内容密
不可分。
(2)“意识能动性”一是指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而
且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二是指意识能够
第六页,共55页
于客观事物。可见,第一,意识能动性不等于主观能动
性。它仅限于“想”,不包括“做”,属于意识范畴;而主
观能动性包括“想”和“做”,包括实践。第二,意识对客
观事物的反作用是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之一,所以也不能
把意识 能动性与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等同起来。
(3)“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是指以意识为指导,通过实践把
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它既不
等于意识能动性,更不等于主观能动性。因此,“意识对客
观事物的反作用”属于“意识的能动性”,“意识能动性”属于
“主观能动性”,后者比前者的外延要大。
第七页,共55页

(1)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
规律的必要条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必须以尊重
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2)方法论要求: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要把尊重客观
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第八页,共55页
(3)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不尊重客观规律,片面夸
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二是夸大客观规律
的制约作用,放弃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悲观失望、无
所作为的形而上学观点。
第九页,共55页
1.(2009·广东高考)“我们要坚强,不要哭,要保持清醒,
保持体力”,四川某中学生在地震废墟下鼓励同学们
坚持待援,最终他和同学们一起配合救援人员得以脱
险。这体现了 (  )
①面对灾害人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面对灾害人
们应该相互合作 ③团结互助可以战胜自然 ④团结
互助可以减少损害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