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什么是思维
什么是思维
人类为万物之灵,是因为有思维,有思维活动。思维是人类独有的特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没有思维就没有人类和人类的一切。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中国的万里长城;从现代的潜艇下海,到飞船上天等等,那一样不是人类思维的结果。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思维运动的发展史。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思维,都在进行着思维活动。所以,思维实际上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思维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在日常生活里,思维被称为“思考”和“想”,是人大脑内部的一种活动。思维这种活动直接来自于思维主体,其核心部分就是人的大脑。人的大脑的一种功能。
思维使人们的心灵显得那么神奇而又具有奥秘性,为什么?其实还是在于思维或思维活动。思维既是一个哲学的概念,又一直是当代心理学以及其它相关学科日常讨论的一个主要议题。尤其在心理学上只要讨论人的心理活动,就不可避免地要触及思维问题。人是怎么思想?各种观念、想法、意向又是怎么样形成的?决策判断又是如何产生的等等问题,都离不开人的思维或思维活动。根据《辞海》的解释,思维有二层含义:㈠相对于存在而言,指精神、意识;㈡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印象,也就是理性认识。这种说法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另在《中国百科全书》中,关于思维有比较详细的定义:“思维是客观现实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以感觉和知觉为基础的和更高级的认识过程。它运用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智力操作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以存储于记忆中的知识为媒介,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这种反映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进行,带有间接和概括的特性。”这个解释从思维的内容(感觉、知觉),思维的一般操作特点(智力操作、信息加工、记忆媒介)以及思维对个体的意义(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现实)三方面对“思维”一词进行了界定。另外,在美国阿瑟·!S·雷伯主编的《心理学词典》中,干脆坦率地承认:思维是一种含义众多、尚未统一的概念,泛指观念、表象、符号、词语、命题、记忆、概念、印象、信息或意向的任何内隐的认知操作或心理操作,强调它的符号过程和内隐性,并认为“思维一般被假定为包括某些理论上可证实的元素的操作。”
总而言之,比较共同的观点是:⑴思维是可以感知的;⑵思维是一种智能活动;⑶思维是一种大脑功能。另外,思维是一个过程,是多种主观意念的连续依次存在(或出现)的过程,它的生理基础就是多种特定神经网络的连续激活兴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人脑对于客观存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核心即是反映论。思维是意识的主要内容,当然也属于第二性。根据这种科学原理,心理学家与哲学家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把思维看作是人脑经过长期进化而形成的一种特有机能,并把它定义为:“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所做出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联系。它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在感知基础上实现的理性认识形式。例如,通过对人的观察分析得出“人是能言语,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高等动物”;根据对水的研究得出水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在101千帕下,水的温度降低到摄氏0℃,就会结冰,升高到摄氏100℃,就会沸腾;等等。这些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人们常说的“考虑”、“设想”、“预计”、“沉思”、“审度”、“深思熟虑”等都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
总之,思维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并且是人类的本质性活动之一,是物质性大脑的一种基本功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与进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物质技术手段的提高,人的思维能力也将会不断提高,思维方式也会不断更新和发展。
人有哪几种思维
思维是智慧的光芒,是智慧的双手。掌握了思维的方法,你才能更好地进行思维。
一、惟妙惟肖的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指借助于形象的语言、表象进行联想和想象的思维。形象思维遵循描述逻辑的思维规律,因而具有直观性与具体
性的特点,它同形象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形象思维是人类最先产生的一种思维,诗人、作家、音乐家、美术家、雕塑家以及
其它艺术家都具有很高的形象思维能力。从个体思维发展来看,3岁以后儿童开始利用头脑中的形象进行思维。
形象思维直接通过具体的形象进行思维,比如:我们去桂林旅游,站在游船的甲板上,清澈的漓江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
游去,两岸的“凤尾树”,郁郁葱葱,竹笋一样的翠绿山峰迎面走来,真是一番人间仙境呀!这时,你也许文思涌动,触景生
情,不由自主地在心中构思起艺术形象来。可能是一首美妙绝伦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