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心得精选范文5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心得.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心得精选范文5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心得.doc

上传人:raojun00001 2021/10/19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心得精选范文5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心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心得精选范文5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心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心得范文一
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句话来形容保尔 柯察金再适宜可是了。
暑假期间,我认真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其资料深深地打动了我。
书中说保尔年纪轻轻就辍学外出打工了,之后认识了朱赫来,便投身于革命事业。在一次战争中,年仅十七岁的保尔 柯察金不幸右眼失明,但他仍热情地工作着,用顽强的意志支撑自我被病魔所缠绕的身体。即使他最终瘫痪在床,仍拿起笔来读书写作,开始了新的生活。
保尔 柯察金的身体虽然已经残疾,但他仍不放弃,继续为大家做贡献,能够说,用 身残志坚 这一词来形容他毫不夸张。
最令我震撼的是,这本书的作者尼 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是现实中的保尔 柯察金,保尔做过的任何事,受过的任何伤都是作者本人所经历过的。尼 奥斯特洛夫斯基忍着病痛写作,最终写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其实,尼 奥斯特洛夫斯基正是那一块 钢铁 !
此刻,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身残志坚的人。就拿张海迪阿姨来举例,被誉为 当代保尔 柯察金 的她,5岁时就因为重病而导致下半身失去知觉,也就是残疾。虽然她无法走进学校读书,可是她仍旧努力学习,自学了小学、中学以及大学的全部课程,英语、日语、德语、世界语她样样精通,她还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经过她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尽管她的身体已经残疾,但她不放弃,不气馁,努力拼搏,最终成功了。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2
我们每一个身体健康的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努力奋斗呢我们更要向这些身残志坚的模范学习,奋发向上,书写新的篇章和美丽人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心得范文二
去往光明的通道是黑暗的,许多探索者就迷失在了无尽的黑暗中。也许,向往光明的人不计其数,但真正能在茫茫黑暗中摸索出一条正确的道路,真正能在熊熊的烈火中爬起,坚持到底,走向光明,见到光明,拥抱光明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保尔 柯察金就是这些少数者中的一员。他生活在动荡的战乱年代。他的童年并不完美:失学、做工,鞭打。童年的不幸让他十分向往党,向往党员的生活。在水兵朱赫来的教导下,保尔参加了苏联红军,他在炮火连天的疆场上驰骋过,在静谧幽静的医院里住过,在冰天雪地的铁路上工作过,在党的讲台上义正言辞地演讲过,在烈士的墓地前流泪过。保尔负过伤,得过伤寒,右腿残废,双目失明。这看似一道道不可逾越的困难,他不仅仅坚强的挺了过来,并且坚持工作,一心扑在党的事业上。
保尔是怎样跨过一个个困难的答案,就是简简单单,平平常常的四个字:坚持和坚强。如果没有对党的无限忠诚、热爱,保尔为什么在自身身体情景极为恶劣的情景下,还在为党而工作呢如果没有惊人的毅力,保尔为什么能顶着伤病,去看望烈士,说出那一番令多少人动容的话呢如果不是坚持自我的原则,保尔就不会再 反党派 兴风作浪时勇敢的站出来。试问,就是这么四个字,又能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的去无条件的履行呢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2
恰恰相反,在生活中,人们往往缺少这两个品质。不少的人,原先信誓旦旦地说: 这件事我必须做好! 而结果呢并没有多少人能够坚持到最终。一些孩子,哪儿磕着碰着,留了一点点的血,就在嚎啕大哭了。就那我自我来说,我曾数次有写连载作文的想法,每一次都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可每一次都是写完了第一章就不了了之了,当再回首想续写,却还是补写一章,就再次放弃。如果说坚持很难,那么坚强更难。此刻的孩子,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俨然已是一位位 王子 、 公主 ,属于父母亲的掌上明珠,从不去接触生活,一切都有父母打点。结果呢培养出来了皮破了就哭,流血了就哭,同学欺负了就哭的一个个的孩子。毫无坚强可言。再看看保尔,他在冰天雪地里铲雪,右腿残废继续工作,双目失明还在写作,虽然他也曾想过放弃,但保尔还是坚持下来了。如果把他这一生的遭遇摆在另一个人身上,结果不言而喻。
遇到困难绝不像党求助,这是保尔的准则。除此之外,他还很喜欢看《牛虻》这本书,还经常给战友们讲《牛虻》的故事。当别人问他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还是笑着回答: 你去读一读《牛虻》就明白了。 我相信,《牛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