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直击雷防护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81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直击雷防护方案.doc

上传人:taoapp 2021/10/20 文件大小:8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直击雷防护方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楼直击雷防护
设计方案
*******公司
一 概 述
1.雷电成因
雷电是一种大气物理现象,自古有之。它是大气运动的结果,在暖季,当大气层结处于不稳定状态,空气中有充沛水汽,并有足够对流冲力的条件下,大气中对流运动得到强劲发展,这种天气系统就会孕育着雷暴。雷暴是指一部分带电云层与另一部分带电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是带电云层对大地之间迅猛的放电。这种放电有二个显著特征。一是峰值电流大(KA级以上),二是持续时间短(微秒级)。最初,人类对雷电现象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人能直接感觉到的“雷声”和“闪电”上。因人们对雷电危害的认识程度有限,故雷电中发生的很多现象不能被理解,于是就将雷电“神化”,直到十八世纪中叶以富兰克林为代表的科学家创造了雷电基本理论并发明了避雷针,人类对雷电才有了科学的认识。
2.雷暴分析
雷暴是由旺盛积雨云所引起的伴有闪电、雷鸣和强阵雨的局地风暴,地球上任一时刻平均有二千多个雷暴在进行着,平均每秒有一百次闪电,每个闪电强度高达十亿伏,一个中等尺度的雷暴功率有108W,相当于一个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我国最强的一次雷暴发生在黑龙江省内,其电流峰值为300KA。
3.雷灾简述
雷击是年复一年的自然灾害,当雷云放电时,会产生强大的雷击电流、炽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瞬变的电磁场和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综合物理效应。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全球每年因雷击造***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导致火灾、爆炸、建筑物损毁等事故频繁发生,从卫星、通信导航、计算机网络直至每个家庭的家用电器都遭到雷电灾害的严重威胁。美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损失约50~60亿美元,而在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约为3000人左右,财产损失在50~100亿元左右,如我国山东黄岛油库因雷击引发特大火灾,死伤多人,毁坏原油数万立方米,美国弗吉尼亚州火箭发射击场上,有三枚火箭因雷击自然点火升空而去。
4.现代防雷技术的基本原则
防雷安全的保护对象包括三个内容,即:建(构)筑物、设备和人。传统的防雷技术是针对建(构)筑物来设置的,它是一种不全面的防雷措施,随着人们对雷暴不断深入研究,在电子设备和人身的防护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提出了全方位的防护,综合治理,层层设防,把防雷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具体方法是:躲、等电位连接、传导、分流、消雷、接地和屏蔽七要素,这就是一个完全的防护措施,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器只是系统防雷中的一个要素,万万不可将避雷技术中的某方面,误认为是防雷安全上的全部。
雷电对社会的危害分为两大类,直击雷和感应雷。直击雷声光并发,电闪雷鸣,老少皆知,而感应雷是由于雷雨云的静电感应或电磁感应作用在建筑物上的金属部件如管道、钢筋、电源线、信号传输线,天馈线以及进入室内的管道,电缆等引入室内,造成放电破坏电子设备。感应雷击悄然发生,不易察觉,后果严重。为此,我们即要防止直击雷,依靠合理的避雷针、带、网、线系统,也要防止感应雷击及雷电电磁脉冲入侵,二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构成一套完整的防雷体系。
二、设计依据
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3.《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