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洛阳博物馆新馆.doc

格式:doc   大小:715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洛阳博物馆新馆.doc

上传人:annimy 2021/10/22 文件大小:7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洛阳博物馆新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洛阳博物馆新馆
洛阳博物馆新馆
洛阳博物馆新馆
洛阳博物馆新馆
项目名称:洛阳博物馆新馆 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者:李立 王文胜 高山 陈泓 叶雯 张承 室内设计:李立 建设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委托人:洛阳市文物管理局 场地面积:200 000㎡ 建筑面积:43 654㎡ 设计时间:2007年6月-2008年1月 竣工时间:2009年3月 摄影:姚力
洛阳博物馆新馆
洛阳博物馆新馆
洛阳博物馆新馆
洛阳博物馆新馆毗邻隋唐洛阳城遗址,是洛阳城市中轴线上极为重要的标志性建筑。设计概念的确立是场地制约结合历史意象产生的结果。洛阳博物馆新馆的建设用地位于洛阳新区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北侧,,建筑内部的空间格局以及空间上的识路问题突出。
洛阳博物馆新馆
洛阳博物馆新馆
洛阳博物馆新馆
历史意象来自于对历史的宏观认知。通常,对待历史题材的建筑创作,人们往往诉诸于一些有形的文化遗产加以抽象再现,但是对待洛阳这座特殊的城市,设计者选择的却是避实就虚,从概念的转换中努力探索新的空间形式。设计者对洛阳的历史秉持了一种整体认知的观念,不为某个具体朝代的建筑型制所束缚,
洛阳博物馆新馆
洛阳博物馆新馆
洛阳博物馆新馆
而把历史上的不同朝代都看作这厚重历史共同的、平等的组成部分,我们更注重表达的是一种文化的实质--从文物遗存看,洛阳的大遗址是体现其厚重历史的最重要物证:洛河沿岸一字排开分布着举世著名的五大都城遗址,史称“五都荟洛”。这些夯土遗址的本体呈现出一种最本质的大地形态,需要仔细分辨才能解读它们承载着的历史先人的活动信息。著名的邙山古代墓葬群也由于自古以来盗墓活动的猖獗呈现着“十墓九空”的现状。
洛阳博物馆新馆
洛阳博物馆新馆
洛阳博物馆新馆
总之,洛阳的历史呈现着这样一种特征:璀璨的文化如潮起潮落,无数次崛起又无数次沉寂,可谓绚烂至极归于平淡。这样的历史文化其实质可以归结为一种“虚空”的状态,这种“虚空”无所不在地蔓延、包容,形成了其厚重历史的总体意象。正是在这样的概念引导下,建筑的扁平体量被塑造成一个巨大的遗址考古现场,内部则希望通过建构相对应的一系列空间的连接来暗示“虚空”的概念主题.
洛阳博物馆新馆
洛阳博物馆新馆
洛阳博物馆新馆
这样的想法必须找到一个内在的空间结构和参观识路系统来支撑。设计者通过研究隋唐洛阳城的宫城偏西格局将主入口偏向西侧,将中央大厅偏向一侧布置,在大厅东、北两侧环绕一个L形布局的过厅以延伸空间。
为完善识路特征,设计者借鉴园林手法在方形流线的4个转折位置设置庭院和采光天井,在方形的对角线位置打通视廊以突出空间的纵深感。非对称的空间布置达成了动态的平衡。并且作为参展路线的终点,公众最终来到的是一个连绵起伏的巨大屋面,在隋唐洛阳城遗址的真实背景中再现了考古场景,将建筑概念与场地特质融为一体.
洛阳博物馆新馆
洛阳博物馆新馆
洛阳博物馆新馆
建筑群体布局为了突出展馆主体,将附楼消隐为覆土地景建筑,作为大地的延伸,同时也提供为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者意识到如果主体建筑可以视为洛阳城市的缩影,附楼亦可理解为滋养这城市的大地。于是他们将目光投向洛阳周围的自然地理山形,使隋唐洛阳城的选址特征“背负邙山,南望伊阙”成为主动表达的概念,并在后期的方案调整中得到发扬。
洛阳博物馆新馆
洛阳博物馆新馆
洛阳博物馆新馆
在深化过程中,为了增进公众直观的理解,方案进行过一些折中性的调整,如外墙倾斜以求“鼎立天下”,附楼形体收紧成为建筑基座,甚至为了解决立面修改后的形体平衡问题而在东南角增加了一座取意武则天“天枢”的观光塔等。所有这些调整并没有影响到建筑概念的核心,内部空间格局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并在后期的室内设计中得到强化。
洛阳博物馆新馆
洛阳博物馆新馆
洛阳博物馆新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