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灵宝市一中张宝红
学习目标:
1、借助课下注释理解文句,把握文意。
2、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富春江奇山异水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情操志趣。
3、分析文章的语句的写法,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分层次描写的写景方法。
学习重点:
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富春江奇山异水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情操志趣。
学习难点:
学习本文写景的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唐代韦庄称“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元代吴桓赞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富春江景色到底有多美,让我们一起走进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去神游,去欣赏。
课前准备:
出示学习目标
2、释题、简介作者、写作背景、文体
《与朱元思书》。“与”:给,“书”:信。给朱元思的信。
谁给朱元思的信?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贱,自幼好学,才华出众,但在那个异常讲究门庭的时代,仕途艰难可想而知。因此他只能寄情山水排遣内心的苦闷。诗文风格清拔有古气,人称“吴
本文从语言特点上看是骈文,文体名。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声律和藻饰。又称“四六文”。我们来朗读感受它的节奏美、音韵美、文采美。
诵读
读得准
读准字音。你读准了吗?
缥碧、急湍甚箭、轩邈、泠泠、嘤嘤、鸢飞戾天、经纶、横柯
学生读课文。
读得美
教师范读。方法:把握好节奏、注意停顿、处理好拖音。
学生自由读。学生配图片展示读。
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初步感知本文的语言美(句式整齐,琅琅上口。整散相间,参差错落形象生动,文字精练)和意境美。
四、译读
本单元的主题词是:借助注释学文言。
假如朱元思收到信后,来到此地。你作为吴均以导游的身份带朋友畅游富春江,你们一同乘船,边走,边看,边介绍。
学习方式: 先自主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在同桌或小组交流,解决疑难。
积累文言知识:
5、翻译重点语句。
(1)、急湍甚箭,孟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奔马。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握课文的内容,积累文言知识。初步感知富春江山水之美,完成目标1。
品读
浏览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一段中最能概括富春江山水特点的语句是哪一句?
2、从课文的第二段中你发现这里的“水”、“山”个有什么特点?(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依据学生展示完成板书。
3、身在奇山异水中的作者内心感受是什么?请结合文中具体的句子分析。
背景资料:
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紊乱。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虽有才华,但在那个异常讲究门庭的时代,出身贫贱他,仕途艰难可想而知。因此他只能寄情山水排遣内心的苦闷。梁武帝时,他因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免其职。此后,他便到石门山中去隐居。
知人论世学古文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方面进一步烘托了山水的巨大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