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读《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有感.doc

格式:doc   大小:3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读《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有感.doc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12 2021/10/23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读《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有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读《学校与社会 明日之学校》有感
(一)我的教育信条
杜威是美国现代很有影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 教育家,他一生中创办过实验 学校,也发表过很多讨论教育问题的专著,主要有《我的教育信条》、 《学校和 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明日之学校》、《经验主义与教育》等。我将 结合当今中国教育的现状,来分析一下这篇文章。
第一条什么是教育
“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 这个过程几乎是在 出生时就在无意识中开始了。”
感:一般人所理解的教育,无非是学校教育。实际上,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 响也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而人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家 庭环境的影响。所以,家庭教育的成败,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 响。做一个合格的家长,是培养好、教育好孩子的必要前提。
“这个教育过程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学的,一个是社会学的。它们是平列 并重的,哪一方面也不能偏废。”
感:有种说法认为,小孩子就好比一张白纸,而教育就是“园丁”在上面画 画。其实,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儿童并非白纸,他们有自己的天性,尊重其天 性,是教育的基本前提。而中国的学校教育,恰恰是一个破坏儿童天性的过程。 这种教育强调书本死知识的灌输,而非学****能力的培养,强调施以外在压力逼迫 孩子学****而非激发他们学****的主动性和探索的热情, 结果,导致孩子普遍厌学, 不但没有起到促进孩子成长的效果,反而破坏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 力。
“有人说从心理学方面对教育所下的定义是空洞的、形式的----它只给我们 以一个发展一切心能的观念,却没有给我们以怎样利用这些心能的观念。另一方 面,又有人坚决认为,教育的社会方面的定义(即把教育理解为与文明相适应)会 使得教育成为一个强迫的、外在的过程,结果把个人的自由隶属于一个预定的社 会和政治状态之下。”
感:中国的教育不正是如此吗教科书里面,充满了各种道德和政治的说教,
结果,却培养出一大批缺乏基本道德素质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那教育究竟是什
么呢记得德国人洪堡的一段话:“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的世界, 不是着眼于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的 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 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教育是以人为最高的目的,接受教育是人的最高价值的 体现。”
第二条什么是学校
“不通过各种生活形式,或者不通过那些本身就值得生活的生活形式来实现 的教育,对于真正的现实总是贫乏的代替物,结果形成呆板,死气沉沉。”
感:我认为这不正是中国教育的现状吗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割裂开来, 将书本学****和现实生活对立起来。这种狭隘的教育观念,又有多少孩子受益呢杜 威提倡,生活即教育,不能将教育和生活割裂开来。人对知识的吸收和运用,是 以其生活经验为基础的,缺乏现实生活的参与,任何知识都不能真正转化为人的 能力。所以,我觉得,做家务、做运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都是教育,而且是
更为重要的教育。 同样正如杜威所认为的, 道德教育也不能脱离实践训练和社会 生活。
第三条 教材
感:社会生活才是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