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立案标准.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立案标准.doc

上传人:ffy51856fy 2016/7/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立案标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立案标准刑辩专家张智勇释义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立案标准来源: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编辑:张智勇律师(重庆律师协会刑事委员会副主任)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立案标准中指出,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是指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电报、电话或者其他通讯设备,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立案标准中指出,犯罪的构成为: 本罪侵害的客体,是侵害通讯方面的公共安全。侵害的对象是正在使用中的通讯设备,如广播电台、电视台、电信部门收发电报的机器设备、电话交换设备、电台发射与接收节目的机器设备、通讯线路、卫星通讯、传真通讯设备等。根据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立案标准,本罪在的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了破坏通讯设备的行为。首先,行为对象是正在使用、已交付使用等关涉公共安全的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其中的电信设施必须是公用的,包括公用电报、电话及其他通讯设施。没有安装完毕、没有交付使用或者已经报废的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不能成为本罪对象。其次,实施了破坏行为。破坏行为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使上述设施物理上毁损;二是使上述设施丧失应有性能。最后,破坏行为必须危害通讯安全,但严重后果不是本罪的构成要件。破坏的方法, 既可以是积极的作为,也可以是消极的不作为。破坏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就构成本罪既遂。造成严重后果是本罪的社会危害性较大的犯罪构成,应较基本犯予以严厉的处罚。本罪的犯罪主体应是一般主体。既可以是普通公民,也可以是从事广播、电视通讯业务的人员。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根据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立案标准,本罪在犯罪的主观方面, 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故意的内容表现为,行为人明知其破坏广播电视、电信设施的行为会危害通讯的公共安全,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如果通讯部门的职工故意违反规章制度而不具有破坏的动机和目的,致使通讯设备损坏的,不能成立本罪,应按刑法第 134 条企事业单位职工违反规章制度肇事罪论处。如果由于盗窃通讯设备的零件而使通讯设备损毁,并且明知由于盗窃将破坏通讯设备的,成立破坏通讯设备罪和盗窃罪的想像数罪,按照从一重处断原则处理。如果是出于过失,应按刑法第 124 条第 2款论处。量刑标准: 刑法第 124 条第 1款规定: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立案标准中指出,界定标准: 1、本罪罪与非罪的界限。虽然本罪没有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的规定, 但是,并非一经实施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行为,就无例外地构成犯罪,对于情节显著轻微的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行为,不宜按犯罪论处。例如,非法制造土枪、***,目的是为了自己狩猎的,又如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少量弹药、爆炸物的,复员转业、退伍军人在行李包中私藏少量子弹的,行为人为了自用的目的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爆炸物的,一般可不按犯罪论处。 2、本罪与盗窃罪的界限。在实践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通讯器材的案件(如偷割电话线、通讯电缆等)时有发生。如果窃取的是库存的或者正在生产、维修中的通讯器材,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