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组织再造麻辣烫
———哈佛商业评论
代表人物:
1、杜启宏:菲力特管理咨询顾问公司高级项目经理
2、高建强:威马摩托车有限公司总裁
3、吴嘉陵:威马摩托车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长
4、张禄军:生产部质检科科长
5、李鸣 :销售部部长
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威马状况:以“摩帮文化”为大背景 ,威马的部门很多,但各部门的职能并不清晰,有些职能是重叠的,一旦遇到问题,就相互推诿,很难界定该由谁来承担责任,决策效率极低。还有,某些部门编制偏高,冗员突出。
高建强的目的:实心“三高战略”的梦想,威马必须逐步淘汰落后产能,进行技术升级,全力以赴去搞高科技含量、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
变革思路:进行组织再造:一方面消肿,合并一些部门,消除冗员,精简流程;一方面增能,建立新事业部,加强新能源、新技术方面的力量。
变革办法:一个继续制造传统两轮摩托车和三轮机动车,一个开发制造混合动力和电动摩托车。目前的销售部也一分为二,分属两个事业部,向公司管销售的副总汇报。在人员安排和资源分配方面对新动力事业部有所倾斜。对生产线上包括质检在内的部分冗员进行重新安置。至于销售部,因为新动力摩托车事业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骨干均来自从外部买来的新动力科技公司,他们要求留用自己的销售总监,所以威马现任销售部长李鸣改任燃油事业部销售总监。公司还将从现有销售队伍中挑选一些开拓能力强、渠道关系深的销售人员去新事业部,为新产品开拓市场。
杜
启
宏
威马各个代表态度:高建强:支持(让公司发达起来)吴嘉陵:不反对(不想看到公司垮掉)张禄军:反对(不想让跟自己的人员被裁减掉)李鸣:反对(就想守着自己的销售部)
威马公司面临的是组织模式再造问题。一种组织模式代表着一种利益分配格局,企业原有的组织模式都是成员在长期的共处中形成的“稳态”,任何“动刀”都是对这种格局的破坏。就变革来说,组织再造对利益格局的破坏也许是最大的!格局打破后,通常是获利者不敢吱声,失利者疯狂反扑,结果改革半途而废,格局重归原样,案例中的威马公司正经历这样的痛苦过程。
变革没有错,错的往往是执行者的策略。 本案例中的杜启宏和高建强的错误不在于他们“不聪明”,杜启宏是太天真,高建强是太自信。
讨
论
杜启宏是太天真:他以为他是个企业医生,知道了威马的病根所在,所以,他只按一般高效企业的模式给威马开刀。但是组织变革中的“开刀”要比在手术台上的“开刀”难度更高、风险更大,毕竟手术前病人还会打麻醉,可是在威马中呢??如果你无视别人的情绪,那么诊疗过程一定会困难重重。所以,不管是医生的处方,还是组织变革方案,如果在“开方”的过程中缺乏“人味儿”,失败是必然的。
高建强是太自信:他以为是他打下的江山,大家都是靠他吃饭的,威马的缰绳由他自己来抓。在过于自信的逻辑下,他都忘了企业不是一堆积木,也不是一个人的王国,企业是由一群有血有肉的人组成的。高建强忽略了员工们手上的筹码,而且筹码之和还很大。
讨
论
对策::以扩大公司规模为理由设立分公司,主力依旧在本部,适当让老员工们做分公司的领导,让老员工手下有能力者担任本部的重任,另外招纳并培养新资源,使他们尽快成为新动力,重点发展本部。:对那些需要裁减的员工,进行精神和物质利益的安慰,让他们尽量心甘情愿的接受裁员。比如,完善公司的保险、退休、养老等社会保障:对一些担任重要职务但不起作用的员工,进行形式上的升迁,让有能力的人来担任重要职务。比如,升迁至后勤部总管或宣传部总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