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产房安全目标及措施介绍.doc

格式:doc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产房安全目标及措施介绍.doc

上传人:q1188830 2016/7/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产房安全目标及措施介绍.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产房护理安全目标及措施目标一:对新生儿识别的准确性措施: 1 、小宝出生后第一时间戴腕带,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 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 准确无误。小宝使用腕带要舒适,松紧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辩识小宝的一种手段。 2 、盖好母亲的拇指印和新生儿的脚印, 避免护理差错。 3 、对戴有腕带标识的小宝, 随母亲回病房时,与病房护士认真交接, 并签字。 4 、对转到 NICU 的小宝,与 NICU 护士认真交接,并签字。正常分娩的新生儿: (1) 出生前,在包被上正确书写产妇信息。(2) 出生后, 在包裹前, 再次核对包被上产妇信息, 一定要问产妇本人姓名。(3) 写腕带时,信息要和产妇本人核对。(4) 送产妇时,在产房门口,与家属核对产妇信息及包被。(5) 回病房后,与护士核对,认真交接。剖宫产新生儿: (1 )出生前,在包被上正确书写产妇信息。(2) 在手术室核对产妇信息, 问产妇姓名及查看病历, 采集产妇信息。(3) 新生儿出生后, 在手术室带腕带, 产妇信息与新生儿一块回产房。(4 )如果多个人连续剖宫产,交代随同人员新生儿回产房后交给值班人员。(5 )送产妇时,在产房门口,与家属核对产妇信息及包被。(6) 回病房后,与护士核对,认真交接。目标二:对产妇安全的保证措施: 1. 从产房到手术室剖宫产的产妇, 要戴腕带, 与手术室护士认真交接, 并签字。 2. 制度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产妇的交接程序,防止脱落产。 3 、在床上活动的产妇,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产妇上下床护士要搀扶,以免体位突然变化,引起血压迅速变化, 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 引起晕厥等症状, 发生跌倒和坠床。保障产妇安全: (1) 认真观察产程,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2) 产后检查胎盘、破膜,不完整不要告诉产妇说“差不多”。(3) 检查会阴、阴道,取纱布,做肛查。(4) 送产妇回病房时,根据病情决定用推车或轮椅送。(5) 与医生,家属及产妇做好沟通。目标三:加强急救药品和急救物品的管理,确保抢救工作顺利措施: 1. 产科随时都有急危重的患者, 关系到母婴的安全, 因此, 产房的急救物品和药品要专人负责管理, 要求定数量、定点放置、定期检查、定期维修等, 要求抢救设备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助产士人人知晓急救药品和物品的使用方法及放置地点, 一旦发生危重抢救, 就必须争分夺秒,当机立断、沉着冷静、积极有效地抢救。目标四:安全用药 1. 对静滴缩宫素的产妇, 专人监护, 根据宫缩调节滴速, 并记录血压、脉搏、胎心、宫缩。遇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滴注,并通知医生。 2. 胎肩娩出前,禁止肌注缩宫素。目标五:加强薄弱环节管理, 合理安排工作措施: 1. 执行弹性排班, 老年资和新年资的助产人员搭陪工作, 保证工作忙的时候有足够的人力, 遇到急危重抢救的时候, 有经验丰富的助产士在场,加强技术力量, 保障了产妇的安全。目标六:坚决杜绝院内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措施: 1、规范护理行为, 预防院内感染①进入产房工作人员必须进行消毒隔离知识的培训, 建立消毒隔离制度。感染监控工作由护士长全面负责,进行定期监测, 使产房院内感染控制制度化、规范化;②护理单元组成了医院感染监控小组, 由监控护士负责每月对科室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消毒灭菌物品进行微生物监测。由护士长监督检查;③利用临床小讲座、健康宣教、人员培训等方式普及医院感染知识: 医院的消毒灭菌与隔离、消毒剂的正确使用、规定工作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前后及接触产妇前后均应严格按六步洗手法洗手, 护士长不定期监测消毒效果。 2 、严格遵循手卫生与医疗废弃物管理规范,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 3、严格执行医院制定的《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使产房院内感染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重点落实消毒隔离措施, 产房院内感染监控工作由护士长全面负责, 感控工作常抓不懈, 并放在医疗护理工作的首位。目标七: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护理技术水平,规范各项记录措施: 1 、组织实施并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制订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 优化护理流程, 以降低医疗护理风险系数,对现有的护理制度不断进行完善, 做到护理工作有规可依, 有章可循, 强化岗位职责, 使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从而保证护理安全。强化细节意识, 让每一位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中每项操作都必须科学和规范。 2、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护理人员配备和科学的工作流程, 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 对新上岗护士从综合实力、理论知识、技术操作、规范服务等方面进行考核, 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 并指定高年资护士进行一对一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