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类丹毒,类丹毒的症状,类丹毒治疗【专业知识】.doc

格式:doc   大小:5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类丹毒,类丹毒的症状,类丹毒治疗【专业知识】.doc

上传人:shijijielong001 2021/10/26 文件大小: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类丹毒,类丹毒的症状,类丹毒治疗【专业知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 .
类丹毒,类丹毒的症状,类丹毒治疗【专业知识】
疾病简介
类丹毒(erysipeloid) 是由猪丹毒杆菌(erysipelothrix iidiosa) ,亦称为猪红斑丹毒丝菌
(erysipelothrix rhusiopatiae) 感染所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常与职业有关,多发生于接触鱼肉
的手部,引起类似丹毒样损害,可伴有全身症状。
疾病病因
一、 发病原因红斑丹毒丝菌是本病的致病菌, 属丹毒丝菌属,为革兰阳性杆菌。在土壤及鱼类、猪、
鸟类动物体表及肠道等处都有本菌分布,马、羊等动物在自然条件下也可感染。从事肉食业、 皮毛
业、渔业等人员及兽医、炊事员等,可通过手部的割扎伤或细微破伤而接触感染致病。
二、 发病机制
人类感染本病,主要是由于接触了带菌的猪肉或鱼类, 故发病与职业有关,易侵犯从事屠宰业、 肉
食业、皮毛业、渔业等人员以及兽医、炊事员等。传染途径多通过手部的割扎伤或细微破伤而发病, 家庭妇女可因洗鱼切肉时,手指被鱼刺刺伤或被刀切伤而引起感染, 但也有无明显外伤史,单纯接
触而发病的。
症状体征
一、症状本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潜伏期约 1〜5天,皮损以手部多见,临床上分为三
型:
1、 局限型为最常见的一型,损害与丹毒相似,仅限于手指或手及足背,多为单侧性,呈局限性红
斑或紫红斑,边缘轻度水肿,表面有水疱或大疱,境界明显,可向周围扩延,中心自愈。经过缓慢, 无全身症状。自觉局部灼热、瘙痒或刺痛,病程约 3〜4周,愈后易复发,细菌血液培养阴性。
2、 弥漫型 少见,开始于手指端,以后沿手臂向其他部位蔓延,皮疹时隐时发,可持续数天,伴有 关节痛、发热等症状。患指可肿如香肠,疼痛剧烈难忍,活动障碍,细菌血液培养阴性。
3、败血症型 罕见,全身出现盘状红斑或紫斑,伴有关节痛和心内膜炎,全身反应严重,呈毒血症 样表现,如不积极治疗,患者约 3个月左右死亡。细菌血液培养阳性。
局限型根据职业、手指有刺伤史及微高而清楚的边缘、 中央褪色的紫红色斑片、局部肿胀、 活动受
限等特点,一般不难诊断。全身型除上述典型皮疹外,常伴有低热,患指可肿胀、剧痛,指关节活 动障碍,诊断亦不甚困难。败血症型,则只有根据职业、临床症状 (全身出现广泛性红斑、全身症
状严重、伴有关节痛等)及血细菌培养阳性才能确诊。
用药治疗
一、,80万〜160万U, 2次/d,或于病灶周 围以青霉素与盐酸普鲁卡因混合作环状封闭。局部禁用水洗,外用 10%〜20%鱼石脂或丹毒软膏,
或用紫外线隔天照射1次。
,除注射青霉素外,可内服磺胺类药物或注射免疫血清。
2、预后败血症型如不积极治疗,患者约 3个月左右死亡。局限型病程约 3〜4周,愈后易复发。 预防和护理
一、 预防加强对肉类加工及渔业工作人员的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加强防护设备和对肉类的检疫工作。
二、 护理
并发病症
一、并发病症
败血症型伴有关节痛和心内膜炎。
饮食保健
一、饮食1、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