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梁山伯与祝英台12.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梁山伯与祝英台12.doc

上传人:yjjg0025 2021/10/27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梁山伯与祝英台12.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海林市第二中学 李濛
教材分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大纲要求:本节活动即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与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审美观念;于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开阔学生音乐视野,弘扬祖国音乐文化。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随着音乐知识不断积累,对各种音乐要素的分析能力逐渐增强,具有一定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很高的学习兴趣,在引导学生身心愉悦获得丰富情感中易达到情感目标的共性。激发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梁祝的故事情节,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初步了解标题性音乐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对比、分析等形式,使学生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法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点: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内容,感受小提琴协奏曲作品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分析各个段落音乐要素,听辨部分段落音乐名称。
教学方法:聆听——对比——感受
教学环节
一、导入 。
教师播放戏曲片段请同学们欣赏,说一说戏曲中的主人公,以及所表现的故事。 二、新课教学:
(一)介绍作者,协奏曲的概念。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欣赏乐曲。
: (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引子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
呈示部 (草桥结拜、共读共玩、长亭惜别)
展开部 (英台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再现部 (化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