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工程-东南大学桥梁工程复习题.docx

格式:docx   大小:60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工程-东南大学桥梁工程复习题.docx

上传人:小雄 2021/10/29 文件大小: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工程-东南大学桥梁工程复习题.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在目前的材料性能及技术水平下,每一种桥梁结构形式有其合理的跨度范围, 超出这一范围,桥梁的经济指标往往会显著下降,甚至不可行。
简支梁:〈70m,优势范围:〈50m。
等截面连续梁:30-100m,优势范围:50-80mo
变截面连续梁或连续刚够:50-350m,优势范围:100-300m。
简支钢桁梁:40-200m,优势范围:在120m以内。
连续钢桁梁:60-550m,优势范围:在400m以内。
拱桥:〈600m,优势范围:40-450mo
系杆拱桥:40-800m,优势范围:40-550mo
斜拉桥:80-1500m,优势范围:150-1200mo
悬索桥:>200m,优势范围:>500m, 1200m以上一枝独秀。
2、 我国公路桥规和美国AASHTO LRFD规范是怎样表述桥梁基本设计准则和极限 状态的?
1) 我国公路桥规对桥梁设计准则表述为:使公路桥涵的设计符合技术先进、安 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的要求。公路桥涵应根据所在公路的作用、性质和 将来发展的需要,按照美观和有利于环保的原则进行设计,并考虑因地制宜、就 地取材、便于施工和养护等因素。采用标准化跨径的桥涵宜采用装配式结构,适 用于机械化、工厂化施工。特殊大桥宜进行景观设计;上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的桥梁应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相协调。公路桥涵结构应按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 用极限状态进行设计。
2) AASHTO桥规提出的设计准则:桥梁应该按照规定的多种极限状态进行设计, 以实现可施工性、安全性和使用性的目标,并恰当考虑可检修性、经济性和美观 性方面的问题。AASHTO桥规提出了如下4种极限状态:使用极限状态、疲劳和 断裂极限状态、强度极限状态、极端事件极限状态。
3、 目前每年发生的大量桥梁倒塌案例,是否说明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桥梁设 计理念?
意。(以下为个人愚见,有意补上的请告知众人。)目前的桥梁设计理论还 是基于弹性基础上建立的,这与桥梁使用情况中的真实受力及变形存在差距, 且现在的一些理论基于假设(如抗剪设计与收缩徐变等等),这些在设计计算中 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不能与实际情况符合得很好,诸如此类仍需要现代 人或是后人的进一步研究完善。
4、 对图2-22的理解(p25)
图中示意桥梁从弹性到破坏的全过程“力-位移”(户-△)曲线,其中作用 力的来源可以是活载或水平地震作用,将结构弹性极限点的力和位移分别用弓
和△,表示,强度极限点的力和位移分别用月和△。表示,结构延性极限点的力和
位移分别用4和△.表示。
使用极限状态考察的目标在弹性范畴([,△,)之内;强度极限状态所考察的 目标主要在强度破坏极限点(乙);疲劳和断裂极限状态的检算内容虽在弹性范 畴,但关心的是随时间的累积损伤,常用应力幅或其他损伤指标表征;极端事件 极限状态所考察的状态更是随性能目标而定。
在桥梁概念设计中,请分析“定性校核定量,手算校核电算”的必要性,怎 样才能做好?
当今的桥梁设计计算,已主要交由专业设计软件去完成。但电脑只是人脑强 大的辅助设计工具,是人脑定量分析能力的延伸,但电脑代替不了人脑的智慧思 考。
'设计者要对实际结构模型简化的正确与否负责,对施工过程中的最不利工况 有预见性。此外,结构有限元离散化的疏细程度和边界假定,特殊荷载工况和荷 载组合,收缩徐变模式和温度梯度模式的选取等,均影响到分析计算的结果。在 对设计软件不够熟悉的情况下,错误的输入则会导致错误的计算结果。
鉴于结构设计软件是个暗盒,对其输出结果还要通过定性分析与手算进行判 定与校核,而且设计者可以做到。
运用概念来把握各种计算结果的数量级与范围,或通过参数变化判定计算结 果的变化趋势,能够避免设计错误。
怎样理解林同炎教授对预应力作用的阐释? (p65)
Cl)预加应力的目的是将混凝土变成弹性材料
预加应力的目的只是为了改变混凝土的性能,变脆性材料为弹性材料。这种 概念认为预应力混凝土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材料,预应力筋的作 用不是配筋,而是施加预压应力以改变混凝土性能的一种手段。如果预压应力大 于荷载产生的拉应力,则混凝土就不承受拉应力。这种概念要求将无拉应力或零 应力作为预应力混凝土设计准则。这样可以用材料力学公式计算混凝土的应力、 应变和挠度、反拱,十分方便。
C2)预加应力的目的是使高强钢材与混凝土能够共同作用
这种概念是将预应力混凝土看作高强钢材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的一种特 殊的钢筋混凝土。预先将预应力筋张拉到一定的应力状态,在使用阶段预应力筋 的应力(应变)增加的幅度较小,混凝土不开裂或裂缝较细,这样高强钢材就可 以与混凝土一起正常工作。
可以利用这种概念,将预应力筋与普通钢筋作等强代换,减少用钢量,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