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临床医学概论.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临床医学概论.doc

上传人:Seiryu 2021/10/30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临床医学概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临床医学概论
【1、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3、常见发热类型及临床意义】
发热: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将体温稳定于正常范围内,当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或产热多余散热,以致体温超出正常范围,即为发热。
发热时因组织代谢增强,需氧量增加,呼吸和心率都加快。小儿体温较***稍高,老年人体温稍低。
发热类型:稽留热、张弛热、间歇热、波浪热、回归热、不规则热 端坐呼吸主要见于左心衰竭
【4、呼吸困难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吸辅助肌也参与活动,甚至出现紫绀,并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临床上常见的呼吸困难有端坐呼吸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发生机制)呕血是上消化道,一般是十二指肠空肠韧带以上部位出血的结果,可因动脉或静脉血管破裂、秒细血管损害或凝血障碍所致。
【6、水肿的分类及临床意义】
因素:1、毛细血管内静水压2、血浆内胶体渗透压3、组织液的胶体渗透压4、
组织间隙组织压
产生水肿的原因: 5.
1
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积聚而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水肿可分为全身性水肿与周围性水肿。当液体在体积组织间隙呈弥漫性分布时呈全身性水肿,液体积聚在局部组织间隙时呈局部性水肿。
【7、昏迷分为浅昏迷和深昏迷】 浅昏迷的临床意义
1)感染性疾病 2)颅脑非感染性疾病 3)代谢紊乱 4)中毒 5)物理因素 6)1、瞳孔形状2、双侧瞳孔大小不等3、对光反射 咽部分3度:1、不超过腭弓者2、超过咽腭弓者3、达到或超过咽后壁
甲状腺肿大分三度:1、不能看出但能触及者2、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特点:叹息样或柔和吹风样的“fufu”声 分布:大部分肺野 【18、正常心尖搏动】:~。距前正中线约7-9cm。搏动范围直径2-
【19、正常心脏相对浊音界】
2
【20、心瓣膜听诊区】
按顺序:1)二尖瓣区 2)肺动脉瓣区 3)主动脉瓣区 4)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5)三尖瓣区 心率【21、心动过缓】:心率低于60次/min,称为心动过缓。
心律【22、心房颤动的听诊特点】
1)心律绝对不齐 2)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3)心率高于脉率,这种脉搏脱漏现象称为脉搏短绌或短绌脉。 心音【23、各种心音的组成及临床意义】
类似旧式机器转动时的噪声。
肝-颈静脉回流征:当右心衰竭引起淤血性肝肿大时,用手压迫右上腹部可使颈静脉怒张更明显。
【25、脾肿大程度分级及临床意义】
生理性弯曲:正常人直立时,脊柱从侧面观察有4个生理弯曲,即颈段稍向前凸,胸段稍向后凸,腰椎明显向前凸,骶椎明显向后凸,类似S形
发射弧:感觉器,传入神经元,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26、浅反射分类】
1)角膜反射 2)腹壁反射 3)提睾反射 4)肛门反射
【27、深反射分类】
)肱二头肌反射 2)肱三头肌反射 3)桡骨膜反射 4)膝反射 5)踝反 1

【28、脑膜刺激征】
1)颈强直 2)Kering征 3)Brudzinski征
【29、正常心电活动】:开始于窦房结
【30、正常心电图图形命名及其生理意义】
1)P波:为心房除极波,代表左右两心房除极时的电位变化
2)P-R间期: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3)QRS波群:代表全部心室肌除极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4)T波:代表快速心室复极时的点位变化
5)S-T段:代表心室复极时的电位变化
6)Q-T间期:为自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的时间
常见体位有::身体活动自如,不受限制。见于正常人,疾病早期或病情较轻的患者。:患者不能自己调整或改变身体的位置。见于几度衰竭或意识丧失者。:
【31、左心房肥大】:,顶部呈双峰形切迹,峰距?,故称“二尖瓣型P波” 3
【32、右心房肥大】:表现为P波电压明显增高,,基底窄,高而尖,故称“肺型P波” 红细胞:
成年男性(4。0—)*10的12次方/L

白细胞:***4——10*10的9次方/L 正常人白细胞中淋巴细胞25%-30%
【33、白细胞分类计数及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N):急性感染、急性中毒、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2)嗜酸性粒细胞(E):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血液病
3)淋巴细胞(L):病毒性感染
【34、肝功能常见指标包括】:
(1)转氨酶:1)丙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