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伯牙善鼓琴》教学设计
龙川第一实验学校 谢丽香
【教学目标】
;
、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
,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课题
出示一片蓝天图片,这美好的天气,心情特别舒畅,给我们也带来了美好的心情,而在这美好的时刻里,我和同学们的相遇,老师眼中就是学生们张张笑脸(播放照片),面对我抓拍的镜头,学生们用纯真烂漫的笑容回应我。那一刻,我感觉我和学生之间不像师生,更像是朋友。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一种朋友叫“知音”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伯牙善鼓琴》,探寻何为知音(板书课题:伯牙善鼓琴)。
【设计意图】“教师采用生活中的照片引出“朋友”,有一种朋友叫“知音”,进而导入课题。这样导入新课,在于创设情境,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思绪引入学习文言文的情境中来。
二、整体感知
(一)指导诵读。
“好书不厌百回读”只有诵读才能让我们在或激昂或柔婉,或意味深长的情境中徜徉,感受古诗文特有的魅力,理解文言文带给我们人生启迪。
老师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正音正字,为朗读扫清字音障碍。
(1) 列子,名 ,相传 时期思想家,文学家, 家代表人物。
《伯牙善鼓琴》选自 。
(2)给加点的字注音。
峨峨兮( ) 卒逢暴雨( )
援琴( ) 霖雨( )
辄穷其趣( ) 子之听夫( )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注意读书过程中的语速、节奏。
【设计意图】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将课文读通,读熟,读出节奏,并能初步读出韵味,为理解课文和品味主题奠定基础。
(二)疏通文意。
文言文作为我们民族语言的根基,它文质兼美,博大精深,每一个字词如此灵动,都在向我们展示古代文化的韵味和美感,下面我们一起来寻求其中的奥妙吧。
。
(1)解释加点的词。
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 泰山之阴 卒逢暴雨
乃援琴而鼓之 更造崩山之音 辄穷其趣
志想象犹吾心也
(2)翻译句子。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吾于何逃声哉?
,翻译课文,可以利用课下的注解和借助工具书。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理解文本的含义,同时也为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空间和机会。
三、品味课文
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就是作者的情感与自已的情感在读书的过程中“相会”。接下来让我们与读者的情感来一次心灵的碰撞。请小组讨论问题。
小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