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文档名称:

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docx

格式:docx   页数:3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wsh309048309 2016/7/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第 1 0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胡***总书记“314 ”总体部署和《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 2009 〕3号)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 2010 〕32号) 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长江上游的科技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进一步夯实创新型城市建设基础,根据《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重庆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 )》, 制定本规划。 1. 形势与使命 宏观形势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看:“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把科学技术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着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我国走上科学发展、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从科技发展趋势看:科技创新、传播、应用的规模和速度前所未有,国际金融危机催生重大科技变革,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社会进步相互促进和一体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时代。世界各国纷纷把科技创新作为核心战略,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积极抢占科技、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从重庆发展需求看: 在全面落实“314 ”总体部署的进程中,全市迎来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江新区开发开放、实施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建设成渝经济区等重大历史机遇,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发力、阔步前进的新阶段。市委、市政府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改革创新、内陆开放高地和“两型社会”建设,突出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建设“五个重庆”,缩小“三个差距”, 将显著增加全社会对科技创新的有效需求。 发展基础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显著增强。 2010 年,全市 GDP 实现 7894 亿元,人均 G DP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 1000 亿元大关。同时,现代产业高地快速崛起,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 63% ; 新一代信息、节能环保装备、生物医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远超工业平均增速,部分领域纳入国家战略布局。科技创新水平和能力明显提升。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连续 5年保持在全国第十二位,西部第二位。取得家蚕基因图谱、治疗性乙肝疫苗、超细电子级玻纤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兆瓦级风电机组、血液净化系统、轨道交通转向架等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连续 5年居全国第二位。建成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 406 家(国家级 35家),技术市场交易额连续 10 年保持西部第一。科技政策法规和保障体系基本形成。颁布实施《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等地方性科技法规 3件,以及科技领域的政府规章 3件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65件, 其中多项科技创新政策属于全国首创。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维权援助、纠纷仲裁体系基本建立,创建知识产权保护模范城市取得重要进展,“投保贷补扶”一体化科技投融资框架基本形成。 主要问题科学技术发展仍然面临三大制约: 一是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和综合统筹不够。创新链要素的功能定位和作用发挥缺乏有效的制度安排,科技资源配置重复、分散现象依然存在,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重硬轻软、重物轻人。二是科技评价体系不健全。科技活动评价标准有待细化,科技人才评价标准有待完善,全社会创新活力未能充分释放。三是科技资源总量不足。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实力较强的高等院校和国家级科研院所较少,高层次科技人才缺乏。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部分产业龙头企业较少、配套环节不完善; 产学研结合不紧密,关键核心技术较少;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政策体系不健全,支持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制机制不完善。 历史使命融入经济主战场,促进创新驱动。围绕发展方式转变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以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瞄准国家战略, 建设创新高地。对接国家科技战略部署,以开阔的视野汇集国家和全球创新资源,以求真的态度推进自主创新,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占有一席之地。创新体制机制, 突破发展瓶颈。加强顶层设计,加大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