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创设模仿性环境,强化学生口语交际
课题实施方案
课题摘要:口语表达能力不仅是学生的一种交际手段,也是他们认识世界,接受教育的工具,是他们生存、游戏、学习的基础,口语交际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将起着巨大作用。为此,我们提出了《创设模仿性环境,发展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课题,目的在以《幼儿园指导纲要》为依据,从学生学习语言的本质特点出发,从物质条件、心理氛围、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角度,为学生创设促进其语言发展所需的模仿性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运用、再学习,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达到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真正目的。通过教师为学生创设的良好语言环境和提供的语言信息,激发学生说的热忱;引导学生学习口语交际方式、技能,使幼儿养成积极运用语言表达的良好习惯;提高教师的观察、倾听能力以及捕捉学生语言信息的敏感性能力;促进学生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进行愉快的交流与交往;形成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教育策略。
【关键词】:创设 模仿性环境,促进 口语交际能力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际交往日益频繁,口语表达作为交际工具,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生期是学习口语的最佳年龄,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仅是学生的一种交际手段,也是他们认识世界,接受教育的工具,是他们生存、游戏、学习的基础,口语交际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将起着巨大作用。《纲要》中指出:“学生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的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学生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由此看来,儿童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活动和交往中积极运用而形成的,结合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寻求可支持性途径,丰富生活内容,不断创设模仿性情景,让学生在不断的模仿中学习语言,在不断地实践中发展学生口语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现实的实践生活活动中,大多教师往往把关注点集中于专门的语言活动上,把“语言活动”作为发展学生语言的唯一途径,却轻视了一日生活中所需要用口语来支持、可渗透进行语言教育的机会,整天让学生围着教师的话题来思考,较少关心孩子们自己想表达什么。他们心里想说什么教师不去揣摩,错过了更多教育的最佳契机。致使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和阻碍。而实践证明,学生对语言的学习,绝不是通过“教”实现的,而是在主动运用语言的生活过程中获得的。基于这一点,我园教师经过在日常活动中的认真观察、分析、反思,意识到教师应具有强烈的教育意识、整合观念,要充分挖掘学生一日生活中的口语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能模仿性的口语表达环境,组织好渗透性语言活动,促使他们在真实而丰富的情境中得到口语表达的刺激和强化,进而主动动口、动脑,有话敢说、有话愿说、有话可说、有话会说,让学生成为积极参与口语表达的加工与创造者。那么怎样创设一个具有模仿性环境,更好地在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中渗透语言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成了每一位学生教师的困惑,也成了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创设模仿性环境,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课题,目的在以《纲要》为依据,从学生学习语言的本质特点出发,从物质条件、心理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角度,为学生创设促进其语言发展所需的支持性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运用、再学习,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达到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真正目的。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