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文档名称:

第6章-土壤的保肥性与供肥性.doc

格式:doc   大小:492KB   页数:4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6章-土壤的保肥性与供肥性.doc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07 2021/11/5 文件大小:49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6章-土壤的保肥性与供肥性.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第六章 土壤的保肥性与供肥性 土壤的保肥性与供肥性是土壤的重要性质 之一。它直接影响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 了解土壤的保肥性和供肥性能,对于指导合理 施肥夺取作物高产优质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节 土壤保肥性和供肥性与植物生长 一、土壤的保肥性与供肥性 指土壤吸持和保存植物 养分的能力 。其中离子交换作用是影响土壤保 肥性能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指土壤向植物提供有效养
分的能力。 它与土壤养分的强度因素和容量因 素关系密切。 土壤养分的容量因素 是指土壤液 相中能桩植物利用吸收的有效养分的总量; 土 壤养分的强度因素 是指土壤溶液中的养分浓 度。 两者的比值可用来表征土壤养分的缓冲容 量(B), B值大,表明保持土壤溶液中养分浓度 稳定的能力强,即该土壤能平稳而持久地向植 物提供营养物质。
根据植物对各种营养元素吸收利用的难易程 度,一般可把 土壤养分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速 效养分,又称有效养分;另一类是缓效养分。
把缓效养分转化为速效养分是土壤供肥性能的 表现,相反,把速效养分转化为贮藏形态的养 分就是土壤保肥性能的表现。因此土壤的保肥 性和供肥性是相互矛盾的。但同时,土壤的保 肥性与供肥性又是相互统一的。
二、土壤保肥性、供肥性对植物生长的影 响
土壤的保肥性和供肥性对植物生长有重要 的影响。土壤的保肥性差,施到砂土中的肥料 就容易被淋失,造成植物生长后期脱肥, 。对于 这种土壤,施肥时应少量多次,防止后期脱肥。 土壤的供肥性好是指土壤的供肥速度适中。因 此,一般要求土壤既有较强的保肥能力,又有 较强的供肥能力。
第二节 土壤胶体及其基本特性
,下限为v 1nm.
= 1 [i m 微米,(1mm=1000 卩
m=1000,1000nm). v 1nm属于溶液。因此粘粒又 称为胶粒。
土壤中最重要的是小于 2卩m的土粒和土 壤溶液组成的土壤胶体分散系。土壤胶体是土 壤中最活跃的部分,很多重要的土壤性质都发
生在土壤胶体和土壤溶液的界面上。
一、土壤胶体的种类
(一)土壤胶体的概念
土壤胶体通常是指直径小于 1卩m的固体 颗粒。也有文献称直径为 I〜2卩m的土粒为土 壤胶体。
(二)土壤胶体的种类 土壤中的胶体物质主要有:
1 .矿质胶体 土壤矿质胶体包括层状硅酸 盐类的粘土矿物和铁、铝、硅等的氧化物及其 水合物类的粘土矿物。
(1)层状硅酸盐矿物。它是土壤粘粒的主要 矿物,其晶体颗粒呈极细的薄片状,由 两个基 本结构单元所组成 ,即 硅氧四面体 和铝氧八面 体。
图6 1硅氧四阳俸构造示意
硅氧四面体是由一个硅原子和四个氧原子 构成的(图6— 1)。由于电性未中和,通过与其 相邻的另一个硅氧四面体共用一个氧原子 (图6
2),如此连续相联,在水平方向上构成一层叫 硅 氧片,成为晶层的基本单元。
a —— 亠—a
◎代表第层製离了 O代我第二层氧离子
•代母中心槎离F
陆1於2
相互连接成硅戦片不恵图
铝氧八面体是由一个铝原子和六个氧原子
或氢氧原子团构成的。构成一个八面体 (图6—
3)。
由许多相邻的铝八面体通过共用氧原子相联 结,形成铝氧八面体层,称水铝片或铝氧片, 也是晶层的基本单元(图6—4)。
竣代衷底肚氧离子(或氢氧离子)
•代衷屮心铝离子
0代表顶层氧离了(或氢轼离子)
图6 4铝氧八面体在平面上相互连接成水 铝片示意图
层状硅酸盐矿物 的晶层即是由硅氧片和水 铝片叠合而成的。由于叠合方式不同,形成不 同的层状硅酸盐矿物:
一类是由一层硅氧片和一层水铝片叠合成 的,称I : 1型矿物,主要为高岭石类矿物;
另一类是由两层硅氧片中间夹一层水铝片 叠合而成的,称为 2 : 1型矿物,主要有有蒙 脱石类、蛭石类和水云母类。
(2) 含水铁、铝氧化物 含水的铁、铝氧化 物,是硅酸盐矿物彻底风化的产物。
2,有机胶体 土壤有机胶体主要是腐殖
质,由于它的分子质量大,所含的功能团多, 因而解离后所带电量也大。
3.有机矿质复合体 土壤有机胶体有 50% 一 90%是与矿质胶体结合,形成有机矿质复合 体。
二、土壤胶体的基本构造 土壤胶体在分散溶液中构成胶体分散体 系,它包括胶体微粒和溶液两大部分。胶体微 粒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图 6— 5)。
(一)胶核 胶核是胶粒的基本部分,由粘粒矿物、腐 殖质、蛋白质等成分所组成。
粒间溶液
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