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4
文档名称:

电磁干扰与电磁兼容技术.ppt

格式:ppt   大小:4,019KB   页数:6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电磁干扰与电磁兼容技术.ppt

上传人:文库新人 2021/11/8 文件大小:3.9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电磁干扰与电磁兼容技术.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电磁干扰与电磁兼容技术
第一页,共64页
一、电磁辐射的危害 二、电磁干扰概述 三、电磁敏感性 四、电磁兼容性概述 五、电磁兼容测量内容 六、屏蔽技术 七、滤波技术 八、接地技术 九、电磁兼容设计 十、频谱管理
第二页,共64页
一、电磁辐射的危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电气设备进入了我们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这些设备在正常运行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电磁能量,可能对其他设备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这就是电磁干扰。据统计,全世界空间电磁能量平均每年增长7-14%。在有限的空间和有限的频率资源条件下,由于各种电子,电气设备的数量与日俱增,使用的密集程度越来越大,电磁干扰的严重性就越来越突出。 电磁能的广泛应用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同时也使空间各种频率的电磁辐射越来越强,对人类造成了危害: ①、干扰广播、电视、通信信号的接收; ②、干扰电子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可能造成信息失误、 控制失灵等事故; ③、可能引燃一些易燃易爆物质,引起爆炸和火灾; ④、较强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第三页,共64页
例1:美国研制B1轰炸机时电子设备之间的电磁 干扰。 例2:民兵Ⅰ导弹的飞行故障。 例3.广州白云机场的导航系统受到严重的干扰。
第四页,共64页
例4: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1、生物体对电磁辐射能量的吸收 ①、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电磁辐射的量子能量 w=hf h=×10-34J·S 普朗克常数。 f>3×1015Hz 量子的能量可以使原子和分子电离――电离辐射,例如X射线辐射、γ射线辐射, f<3×1015Hz 量子的能量不能使原子和分子电离――非电离辐射。 电磁干扰和电磁污染一般属于非电离辐射。
第五页,共64页
②、比吸收率(SAR)specific energy absorptionrate 定义:生物体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吸收的电磁辐 射能量(W/kg) ρ:生物体密度,即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吸收 的电磁辐射能量, σ:电导率 E :电场强度振幅 生物体吸收辐射场能量,引起体温(或局部体温)升高。 ③、谐振吸收 当辐射频率与生物体(或某些器官,例如眼睛、大脑)的固有频率谐振时,吸收最强。人体固有谐振频率的范围大约为30M~3000MHz,一般成年人的谐振吸收频率约为400 MHz。
第六页,共64页
2、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目前,一般认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包括三个方面: ①、热效应 辐射功能密度S>10mW/cm2(E>110V/m),人体吸收的辐射能转化为热量,超过人体体温调节能力时,会引起人体(或局部组织)体温明显升高,或引起生理功能紊乱(人的体温每升高一度,基础代谢增加约5~14%,组织中的氧的需求量增加50~100%)。热效应首先损伤人体上对热比较敏感的器官,例如眼睛、大脑、男性***等,例如可导致白内障(>300 mW/cm2)。 S<10mW/cm2,不会引起体温明显的升高,但可能使体内局部小范围内出现显著的能量吸收(谐振吸收),引起生理功能的障碍。
第七页,共64页
②、非热效应 S<1mW/cm2(E< V/m),长时间照射也不会引起体温明显的升高,但会出现烦躁、头晕、疲劳、失眠、记忆力减退、脱发、白血球升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脑电图和心电图的变化等症状。这些一般称为电磁辐射的非热效应,这些症状在脱离辐射源后一般是可以逐渐恢复的。 ③、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这是电磁辐射的远期效应,在国内外已经引起了重视,但尚无一致的意见。一些研究者的实验表明:长时间的电磁辐射可能诱发癌症,也可能引起染色体的畸变,具有致畸、致突变作用。
第八页,共64页
④、决定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