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7
文档名称:

基础有机化学教学大纲-掌门1对1.ppt

格式:ppt   页数:6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基础有机化学教学大纲-掌门1对1.ppt

上传人:sanshengyuanting 2016/7/1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基础有机化学教学大纲-掌门1对1.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基础有机化学教学大纲-掌门 1对1 1 背景 2 地位和作用 3 教学目的 4 教学的具体要求 5 教学方式 6 教学计划 7 基础有机化学教学大纲的 word 文档目录目录 1 背景综合大学化学系使用的有机化学教学大纲第一次是于 1980 年在长春制订的,当时规定的教学时数为 129 学时(讲授 120 学时,机动 9 学时),第二次于 1982 年于宜昌召开的教育部属综合性大学理科化学系课程结构研讨会上讨论确定,总的教学时数减少为 108 学时,并对原大纲内容作了部分调整。经过多年的实践,我系基础有机化学的教学总时数为 90 学时,在 2004 年以前,采用的教材是邢其毅、徐瑞秋、周政、裴伟伟编写的《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该书是根据 1977 年教育部在武昌召开的高等学校理科化学教材会议精神编写的,第一版于 1980 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曾获国家优秀教材奖),第二版于 1993 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于 1997 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从 2005 年9 月开始,将采用的教材是邢其毅、裴伟伟、徐瑞秋、裴坚编写的《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与平行的教材相比该书的内容十分丰富,具有一定的深度。 2 地位和作用基础有机化学历来是化学系的四大门基础课之一。相对于其它三门基础课而言,有机化学的发展异常迅速, 新的有机化合物不断涌现。这些层出不穷的有机化合物不仅带动了有机化学学科本身的发展,也成了其它化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因此,无论从事化学哪一个领域的工作,都必须具备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而新的有机反应、新的有机研究领域也在不断产生,它们使有机化学的面貌日新月异,气象万千。有机化学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与其它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十分广泛。例如:发展很快的生物有机是有机化学与生物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它对于研究生命现象十分重要;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化学则是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之间的边缘科学;迅速发展的材料科学则是有机、高分子和无机化学交叉渗透的新型学科。综合治理环境也需要有比较全面的有机化学知识。此外,有机化学在国民现代化生活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一切都使有机化学在化学各学科中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在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 教学目的 1. 系统地、较好地掌握基础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接受良好的科学思维的基本训练和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2. 学****一些专业英文词汇,阅读若干专业英文文章,初步了解网络查阅文献的方法,为查阅英文文献和进行国际交流打一点基础。 3. 在基础课教学阶段,介绍一些学科发展的情况,使学生对本学科某些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有所了解。让学生逐步建立善于发现科学难点而又勇于攻克科学难点的思想,渗入将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和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应用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解决与有机化学相关的实际问题的初步知识。 4 教学的具体要求通过基础有机化学的学****使学生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及分析鉴定的手段,为解决各类有机化学问题打下基础。教学的具体要求如下: 1. 掌握母体烃类化合物、各类官能团化合物、一般杂环化合物和简单高分子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特征、物理性质,它们的主要反应性能和应用, 它们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和工业制备方法及这两类方法的异同点,学会用逆合成原理进行简单的合成设计。 2. 学会分离提纯有机混合物的一般方法,掌握常见有机物及官能团的定性鉴定和某些定量测定的方法。 3. 掌握静态立体化学的各种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初步具有构型和构象分析的能力,掌握动态立体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在反应中的应用。 4. 掌握 NMR 、 IR 、 UV 、 MS 的基础知识,了解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波谱特征,初步学会解析图谱。 5. 学会分析分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官能团对分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影响、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熟悉和理解主要有机反应,如取代、加成、消除、氧化还原、重排、缩合、协同反应等的反应机理并能在解释实际问题时加以应用;能用化学动力学和化学热力学概念来解释某些实验现象。 5 教学方式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除上课外,每学期上 3~5 次****题课****题课指出同学作业中的错误,为同学作示范性的总结,探讨和分析典型例题等) 授课手段: 多媒体课件授课原则: 。 ,突出重点。 ,有些安排学生自学,有些指导学生自己总结。课外交流: 集中辅导,每周一次,每次 2~3 小时。个别交流,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成绩评定: 期末考试(笔试),占总成绩的 60% 。平时(作业、课堂讨论、上机考查、翻译、小论文等)占总成绩的 40% 。6 教学计划只列各章的主题、内容提纲和教学要求。详细内容和知识点参见教材中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