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文档名称:

煤化学第12章-煤的分类和煤质评价.pptx

格式:pptx   大小:913KB   页数:5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煤化学第12章-煤的分类和煤质评价.pptx

上传人:892629196 2021/11/14 文件大小:9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煤化学第12章-煤的分类和煤质评价.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Coal chemistry
煤 化 学 篇
第12章 煤分类、煤质评价(píngjià)与中国的煤炭资源
能源化学工程(能源化工)
西北大学
二o 一 三年
第一页,共51页。
煤的分
类指标(zhǐbiāo)
中国(zhōnɡ ɡuó)煤
炭的技术分
类方案
中国(zhōnɡ ɡuó)煤
炭分类的商
业编码系统
中国(zhōnɡ ɡuó)煤层
煤的科学成
因分类
Coal chemistry
本章内容(nèiróng)
中国的煤
炭资源与煤
质特征
煤质
评价
煤的国
际分类
第二页,共51页。
Coal chemistry
煤炭分类
 煤炭分类是煤化学的一个主要研究内容(nèiróng)。人们从不同的研究目的出发,
对煤炭进行过不同的分类。
 主要的有如下三种:
煤的成因分类(fēn lèi)
分类(fēn lèi)依据:成煤的原
始物质和堆积环境
分为腐殖煤、腐泥煤
和残殖煤
用途:在地质上用的
较多;
煤的科学分类
分类依据:元素(yuán sù)组成、
基本性质和现代工业
用途
对全部煤炭进行系统
的分类
用途:学科的总结;
煤的技术分类
分类依据:变质程度
和工艺性质
对全部煤炭进行系统
的分类
用途:工业实用,也
称实用分类或工业分
类。
第三页,共51页。
Coal chemistry
煤炭分类
 1998年,中国煤层煤的分类标准(GB/T 17607—1998))颁布,标志
着中国煤炭分类形成了由技术分类、商业编码和煤层煤分类三个国家
标准组成的完整体系。
 本章主要介绍(jièshào)中国和国际煤炭的技术分类和中国煤层煤的科学/成因分
类方案,其中技术分类是以应用—商业为目的。
 煤质评价是煤炭和相关各工业部门非常重要的问题,本章简单介绍(jièshào)煤
质评价的阶段、任务和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等,并介绍(jièshào)中国煤炭资源的
分布和煤质特点。
第四页,共51页。
Coal chemistry
煤分类的意义和分类指标
 煤分类在科学研究和实用技术方面都有重大的意义。由于煤的复杂性
和对煤质的认识有待深化(shēnhuà),目前国内外使用的煤分类方案都不是完整、
科学的系统分类。
 煤的技术分类对于煤炭的勘探、生产、分配、合理利用和国际学术交
流与贸易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 由于煤的成因、产地、种类、组成和性质等的多样性,以及分类的角
度与目的的不同,因此煤分类的指标繁多,归纳起来可有如下四类。
(1)煤化度(rank),能在一定阶段反映煤化度的诸指标
(2)煤炭显微组分的组成
(3)粘结性与结焦性指标
(4)其他指标
 分类表达方法 多指标编码系统,便于计算机处理
第五页,共51页。
Coal chemistry
中国煤炭的技术分类方案
 历史沿革
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煤产量和消耗量迅速增加,为了合理利用煤
炭资源,1952年~1953年提出东北区和华北区两个炼焦煤分类方案。
 1956年又制订了统一的中国煤(以炼焦煤为主)分类方案,以大致代
表煤的变质程度的挥发分Vdaf(%)和表征煤的黏性的胶质层最大厚
度Y (mm)两个参数为分类指标,将中国煤分为10大类24小类。
 该方案于1958年经国家技术委员会向全国推荐试行,起了统一中国煤
分类的作用。
 这一分类方案在20多年的使用(shǐyòng)过程中起到过一些积极作用,但存在问
题较多。
第六页,共51页。
Coal chemistry
历史沿革
 1974年开始,以原煤炭部、冶金部下属(xiàshǔ)四个起草单位组织了40多个
单位共同研究。1986年以国家标准《中国煤炭分类》(GB 5751—
1986)予以颁布实施。
 该煤炭分类方案主要采用表征煤化度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
将煤划分为无烟煤、烟煤和褐煤共3个大类,然后再采用干燥无灰基
氢含量Hdaf(%)将无烟煤分为3个亚类;采用黏结指数G、胶质层最
大厚度Y (mm)和奥阿膨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