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长相思》教学反思
《长相思》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 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优秀的教学反 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整理的《长相思》教学反思,欢迎大家 分享。
《长相思》教学反思1 《长相思》是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 寄情的佳作,是一首脍炙人口、情深意长的著名诗词。一程山水 一程歌,一更风雪一更愁。纳兰性德在随扈东巡、去往山海关途 中,写下了这首思乡之曲,成就千古名篇。纳兰性德是通过写景 和叙事两个方面来倾诉自己的心声的。他在途中遭遇风雪,辗转 难眠。途经一道道山,一条条河,休息时连思念家乡的梦也被嘈 杂的声音破坏得支离破碎。他抬头望月,想起家乡那安宁、祥和 的生活,不禁泪花闪闪。
为了更好地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我让学生想象作者家乡温 馨和谐的画面。在音乐声中,我深情诵读这首词,学生闭起眼睛, 构思着一幅幅别致幸福的场面。
有的说:“我看见了纳兰性德的家乡鸟语花香,他们一家人 围坐在一起,聊天,说笑,好不热闹。小孩们在巷口玩耍嬉戏, 姑娘们坐在门口绣花;放学归来的孩童放下书包,放起了风筝, 有的还把花做成花环戴在了头上,家乡一片生气勃勃。”
有的说:“我看见了晚上月光皎洁,群星闪烁,作者的亲人
坐在窗前欣赏着明月,不远处时时传来鸟儿唧唧的叫声,花儿合 上那美丽的花瓣,似乎也与作者的亲人一样,静静地期待纳兰性 德与他们团聚。
我见学生热情高涨,继而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从而更加明 确纳兰性德投军从戎,征战疆场的心声。作者为了壮志和理想, 忍受着思乡之苦,饱受着思想的孤独和寂寞,着山一程,水一程, 程程都是一一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一一长相思。 舍小家顾大家,赤子之心全都化作一一长相思。
《长相思》教学反思2 《长相思》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写的 关于出征在征途中的将士风雪夜思念家乡的一首词。对纳兰容若 有所关注源于大学时候看到他那首《减字木兰花•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 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 比翼连枝当日愿。”人生若只如初见,人往往爱回忆、玩味最初 的开始,美丽抑或忧伤。由此阅读了纳兰容若的生平故事、诗词 及后人的研究专著。他天生超逸脱俗,但总被一种深深的压抑和 愁绪所笼罩;他才华出众,功名轻取,潇洒无羁,短暂的人生经 历了爱妻难产而亡的痛,后续难圆旧梦,挚友的聚散离合,故而 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品读他的词,单纯的直击 心灵,干净,清澈,完全如孩子般。如果这是高中阶段的学习, 我会带领孩子们走进纳兰容若的世界,品读他的词,感受他的清 澈澄明。然而,纳兰容若的诗词是五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并且这
年龄阶段的学生没有太多品诗赏句的能力,并且这单元的学习目 标是体会作者如何表达思乡感情的。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一是理解诗句的意思,二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按照最传统的古诗教学“知人论诗”,我让学生了解纳兰容 若的背景,朗读古诗,初步感知诗词内容,分片解读重点词句中 把握词人表达的感情。
整节课下来,我最大的感觉是没有充分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 词的意境中去体会词人的思乡感情,学生对词人的情感把握是停 留在浅层面;其次是没有体现教学重点,课堂内容零碎没有侧重 点;第三,由于杨校、巫校、科组长、师父等人前来听课,第一 次亮相,未免有点丑媳妇见公婆的忐忑不安,内心紧张得有点语 无伦次、满头大汗的。第四,最后比较三首古诗词的异同的不同 点,学生不知所以然,我未能应时变通,直接传输了 “借景抒情、 叙事抒情、夹抒情于叙事写景中”这一知识点,讲解得生硬且过 深。
《长相思》教学反思3 生命是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过程,简 单得如草木一秋,落花飘零。生命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庄子 的笔下,她是置鹏展翅搏击长空的自由;在杜甫的笔下,她是“安 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迈与忧思;在纳兰性 德的笔下,她是戍守边关与思恋故园这层层叠叠的感伤累积成的 厚重。
本课出现在小学语文第九册,五年级的学生情感体验与人生 积淀还很单薄,如何让他们走进纳兰性德性德的心里,揣摩词人 的情感,这是最为困难,也是最为关键的。如果按照传统教学一
字一句地解释,必将此词弄得苍白无力,支离破碎。假如纳兰性 德在世,定会感叹: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所以我在教学时 通过朗读、揣摩、想象,感悟领会词人的情感,倾听他心灵深处 的最强音。
其一,朗读,不是简单的语言文字的重复。从开始的初读、 有节奏地读、有韵味地读,到品读、赏读、想象读、教师范读、 入情入境的读,在读中升华情感。特别是教师关键时刻深情地诵 读,真正地、巧妙地将学生带入一个玄妙的境界。
其二,调动学生心中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