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Volume )21,期(Number )3,总(Total )85 矿物岩石页(Pages )16-22,2001,9, (Sept ,2001 ) JMINERALPETROL 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沉积层序地层学与盆地构造演化研究陈洪德, 侯中健, 田景春, 刘文均, 张锦泉(“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学院沉积地质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59 ) 【摘要】基于现代沉积学理论和层序地层学思想,在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岩相古地理展布及演化特征分析基础上,对该区晚古生代地层进行精确划分、对比和层序地层学研究。进而按其沉积物特征和充填层序特点将这一时期沉积盆地厘定为三种类型,即晚石炭世本溪期至早二叠世早期(太原期)的陆表海盆地及裂陷(坳陷)盆地、早二叠世山西期近海湖盆和中、晚二叠世石盒子期和石千峰期的内陆坳陷盆地,在不同阶段的盆地中,又可划分出若干次级盆地和演化阶段。【关键词】层序地层学;沉积盆地;盆地构造演化;晚古生代;鄂尔多斯地区中图分类号:TE 1211 3,TE 1211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872 (2001 )03-0016-07 收稿日期:2001-05-28 作者简介:陈洪德男 45岁教授(博士生导师) 沉积学专业研究方向:层序地层学鄂尔多斯地区系指吕梁山以西、贺兰以东、阴山以南、秦岭以北的整个区域[1~ 4],晚古生代沉积盆地主要充填晚石炭世二叠纪地层,其连续性较好,多年来的勘探和开发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诸如露头和钻井等基础地质资料,把层序地层学理论应用于该区的地层对比、分析和盆地构造演化研究,对于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1 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盆地的沉积历史前人对鄂尔多斯地区古生代沉积地质已有不少研究[5~ 8],但总观这些成果,多是基于鄂尔多斯地区某一层位或某一局部地区开展工作,对全盆地古生代的较为系统的研究,也只是在下古生界中进行[9]。基于以上考虑,我们立足于现代沉积学理论,以沉积成因标志为线索,利用露头、钻井、测井等信息,划分沉积体系,分析物源,建立沉积模式,并借助地震预测成果与传统的生物地层学认识,对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的岩相古地理展布及演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通过研究盆地晚古生代的沉积历史可以区分了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从晚石炭世达拉期(本溪期)开始,海水分别从东西两个方向侵入本区,形成本溪组及羊虎沟组的由砂岩、页岩、煤层夹薄层灰岩组成的障壁岛2潮坪2湖沉积体系,从早二叠世紫松晚期(太原晚期)开始,盆地东北及西北缘,有部?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扇和河流三角洲沉积进入陆表海的潮坪环境中,形成海陆交错的沉积格局。太原期末,海水全面退出本区,并经历了短期的风化侵蚀间断,而后于早二叠世山西期开始了以陆相沉积为主的第二阶段,鄂尔多斯盆地也从此开始了有陆内坳陷的特点, 此时由于南天山运动的结果,盆地北缘大青山一带的隆升剥蚀作用加强,大量沉积物进入盆地,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