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严复和泰特勒翻译原则的对比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严复和泰特勒翻译原则的对比研究.doc

上传人:临近再说 2021/11/22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严复和泰特勒翻译原则的对比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严复和泰特勒翻译原则的对比研究
摘要:严复提出了描述译事之难的“信、达、雅”三原则,泰特勒则提出了翻译三原则。本文将会对比他们的翻译原则的异同之处并分析产生这种异同的原因,从而得出关于中国翻译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严复;泰特勒;对比研究
1. 引言
严复是我国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和翻译家,他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道出了译事之难,对之后的翻译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泰特勒是西方杰出的翻译理论家,他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二者作为中西翻译史上影响深远的翻译家,他们所提出的翻译标准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不同之处也是存在的。本文会对他们的异同之处作一个简单的比较,以及产生的原因。
2. 严复的“信、达、雅”翻译原则
“信、达、雅”的三字原则是严复在《天演论》的卷首《译例言》中提出来的。
“信”来源于“修辞立诚”的“诚”字,它有广泛的含义,既有对原文思想内容的信,也有对原著风格和神韵的信。“达”是由“辞达而已”中的“达”演化而来的,即“达旨”,要求译文能够把原作的内容和精神清晰流畅地表达出来。需要注意的是,“为达,即所以为信也”,也就是说,“达”是对“信”的补充。“雅”是对译文语言的要求,严复主张使用“汉以前的字法句法”,因为当时严复预设的读者是知识分子和士大夫阶层,为了迎合他们的口味,故要“求其尔雅”。他说:“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矣。”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达”比“信”更重要,那这是不是说严复就不要“信”了呢?实则不然,“……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即“达”的目的还是“信”。“雅”的目的是“为达易”,“实则可以求显”,是为“达”服务并最终服务于“信”的,是追求“达”的一种手段,它只是对“信”和“达”的一种补充。
3. 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
4. 严复和泰特勒翻译原则的比较
两者的相似之处
严复和泰特勒的翻译原则都强调译文的忠实性,要求译文要把原作的思想内容完整地表达出来,这点可以从严复的“信”和泰特勒的第一条原则中看出来。严复的“达”和泰特勒原则的第三条相似,都是强调译文的顺畅自然。他们都认为最重要的事译文的忠实性,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牺牲通顺这一原则。
两者的不同之处
首先,两者的内容不尽相同。严复的三字标准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没有对“信、达、雅”做出很明确的界定,三者是互为条件的关系。如果严复的“信”也能够包含译文的风格,那么仅仅是“信”这一个字就可以涵盖泰特勒的三原则。“达”的普遍理解是通畅,顺达。严复认为,因为中英文在句法上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灵活的变通手段,用流畅的语言以使原文命意显赫。由此可见,严复的“达”和泰特勒翻译原则的第三条非常接近。“雅”按照严复的原意是指雅正、古雅,用严复自己的翻译实践来验证,就是为求达而使用“汉以前字法句法”,(罗新璋,1984:136)这是严复考虑到特定的目标读者而在翻译过程中采用的特殊手段,目标自然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翻译目的。这点在泰特勒的三原则中则是毫无体现。
其次,二者的翻译风格和方法不同。严复的“雅”意指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