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华弘农郡杨姓大勋公派
续修族谱实施方案
续修中华弘农郡杨姓大勋公派族谱,族人动意已久。今年初,经过较充分准备,决定启动续修。同年7月28日召开宗亲大会,正式成立“中华弘农郡杨姓大勋公后裔宗亲会”,开通“中华弘农郡杨姓大勋公宗亲后裔网站”,公布《续修族谱预案》。经过三个月的广泛征求族人对续修族谱的意见和建议,同年10月28日由族人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形成本《中华弘农郡杨姓大勋公派续修族谱实族方案》正式实施。
一、续修族谱的必要性
大勋公派现存《杨氏族谱》,始于大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岁次丁卯,全枝公在因“谱牒云亡”,“世系莫由追序”,“犹幸烈祖存记小牒检阅”,不禁于若明若灭之交,遥而忆之,近而稽之”载典创修镌刻。时过89年,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岁次甲申,本厚公因“秀章族兄再四致嘱,尤觉缓无可缓”“特约胞侄赞宣明宣玉桃垫款续修”。重修后时过38年,芳枝公根据支分派繁多处缺谱书的实际和更好保护宗族文化遣产的需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岁次壬戍(公元1982)主办翻牒重印,至今又是30年。可见,责之所系,亟亟应举,时不我待,意义深远。
二、续修族谱的可行性
时值太平盛世,我族有识之士,应时倡导续修族谱。多数族人积极响应,皆愿共力为之。续修族谱时机成熟,条件基本具备,可为可成。
三、续修族谱的主要目的
一是完成上有交捧下要接力的代代递交任务,实现宗族本源的历史性和归属性延续,使我族特殊而悠久的历史流变全景文本永存。
二是充实人文内涵尤其是保护传承宗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既给我族子孙后代以有益教育,也为地方人文社科增添有用的参考资料。
三是接续世系,遐方异域,永存水源木本之据,为族人追宗祭祖和后人留下寻根脉络。
四、续修族谱的总体原则和基本要求
一是网站在线族谱上限追溯至杨姓肇姓始祖直至黄帝,不设下限,随时录入。纸印族谱上限追溯至杨姓肇姓始祖直至黄帝,下限至公历2014年1月30日零时。下限后出生和辞世族人以及联络上的族人即时录入在线族谱,同时填入纸印年庚书,但不入纸印族谱,待日后再修时入纸印族谱。
二是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较好地实现传统与现实有机衔接。体现续修族谱的新
型性,活人入谱,女儿女婿及其子女入谱,充分体现男女并重。
三是世系中族人生殁时间采取朝代年号纪年、干支纪年、农历纪年、公元纪年对应并用。
四是对后世具有良好影响和典型意义的巳故族人事迹与评赞,本着生不立传和按卒年为序入谱的原则入谱。
五是充实人文内涵,注重传统和现实宗族文化中积极成分以及其他有价值人文资料的搜集整理入谱,使之得以传承。
六是对原创谱和重修谱“序、记”等进行断句。同时,对不符现实的观点、与史实不相挂靠的记述、缺漏的世系等,本着“否定误的,补充缺的,考证疑的”原则,在断句时于原文后加括号进行注音、释义、考疑等标注。缺乏可靠史料为证而无法解疑的,于原文后括号内标注,留待族人后继者日后有据时完善。
七是集众人智慧,群策群力,众手修谱。方案先行, 制订保障措施,拟订族谱卷目内容构架,民主推举成立续修族谱组织,分解职责。
八是本着“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和确保质量的原则。层层把好联络族人、信息采集、材料撰写、录入网站、族谱内容校堪与审核、通纂、验收入网与付印、工作进度等关口。
九是由于时代变迁所致聚族而居状况变化和受多元文化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