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会议时间
点分开会
会议地址:
主持人
点分闭会
会议名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记录人:
出席人:
内容:
上学期,我们认真研读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年)》,读完之后,心中豁然开朗,对教育的未来充满了期待。《纲要》不仅让我了解了国家对教育的宏观政策,而且让我看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对教育中的一些细小环节的充分关注,处处凸显着教育在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纲要》向我们描绘了教育味蕾十年的发展前景,提醒我们应该将教育的眼光放得更长远,从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方面提出我们的教育观:必须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普及学前教育、巩固好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等都紧紧围绕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部署。”“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个说的好,我从中深受启发:教育优先发展,要以人为本均衡公平地发展。发展国力要以提升人的素质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要提高教师道德水准和专业化素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我们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方向。我从中深受启发:教育优先发展,以人为本,均衡公平的发展,也就是国力增强,必须以提升人的素质,更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同时提高教师道德水准和专业化素质。结合实际工作,我再谈几点认识:
一、以人为本。《纲要》再一次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方向,可见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德育为先。纲要指出: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纲要》具体地指明了教育的目的及途径,这就要求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将之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事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将纲要落到实处。
三、教学改革。纲要指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要减轻课业负担,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对于教学改革,教师、学生包括家长都反映强烈,希望课程设置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的实际,要求减轻学生负担。教改,是改变教师的教,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转变现有的灌输式,积极提倡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其实,教学不光是课程的改革,应该是整个教学的改革,课程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在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认知,认知是教学的一部分,就是学习。在认知方法上我们还有缺陷,主要是灌输。其实,认知应该是启发,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知识的本身。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交流和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解放学生,不是不去管他们,让他们去玩,而是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和空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我认为学校更应注重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以及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学校给予的是启蒙教育,但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学习。学和思的结合,行和知的结合,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的,人的理想和思维,老师是不能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维决定着人的一生。这不是分数所能代表的。教学改革还要回到学、思、知、行这四个方面的结合上来,就是学思要联系,知行要统一。《纲要》提出了减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