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临床检验杂志2003年第2l卷第3期 ChineseJournalofCHIIicalLaboratoryScience,2003,, 189 文章编号:1001-764X(2003)03-0189-02 中圈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实验室管理· 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童明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中心,南京210029) 关键词: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临床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我们讨论较多的是全面质量管理。对于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特别是生物安全管理、言之甚少。近日在国际范围流行 SARS(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又称非典型肺炎), 由于该病的高传染性和高死亡率,不仅在临床诊治过程中要作好医护人员的防护,而且在采集、处理和检测病人标本时亦应作好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为此,卫生部办公厅于 2003年4月29日专门颁发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指南》(简称<指南》)。为了使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指南》,有必要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一些规定和要求作一说明。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多方面的,除了生物安全外,还包括火、电、储气瓶,易燃、易爆、强碱、强碱及剧毒化学药品等的安全管理。本文仅就生物安全(biosafety)作详细介绍。 1什么是实验t生物安全管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是指当操作具有潜在感染力的微生物时,为防止实验人员的感染和防止感染因子的外泄,采取恰当的实验室操作和实验程序,使用一定的实验室安全装备,对实验室的设施及结构提出特定要求,并将上述诸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应用的过程。 2实验t生物安全管理的目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目的除了上述防止实验人员感染和防止感染因子外泄而污染环境外,还在于保护操作者的同事、家人以及实验室的后勤和服务人员。如果实验室生产某种产品,则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的还包括保证产品的安全。 3实验t获得性囊染的途径 ,或者称作为感染链(ehmnofinfection),该过程包括病原体自储器中逃逸, 通过播散,借助于一定的途径进入人体;进入人体的病原体能否形成感染,决定于下列因素:①病原体的毒力和侵袭力, ②进入机体病原的剂量,③机体的免疫状态及易感性。 ,感染途径是重要环,了解可能的感染途径,就能找到阻断感染的有效方法。常见的实验室感染途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3-:离心、溢出或溅洒、混合、混旋、研磨、超声以及开瓶时两个界面的分离等。 :以口吸吸管,液体溅洒入口,在实验室吃东西、饮水和抽烟,将手指放入口腔(如咬指甲)等。 意外接种见于被污染的针尖刺伤,被刀片或碎玻璃片割伤,动物或昆虫咬伤或抓伤等。 ,皮肤或粘膜接触污染的表面或污染物,以及通过由手到脸的动作造成传播(如:藏眼镜等)。 4生物安全的实施墨感染的控制生物安全的问题早在l941年由于在美国74个实验室发生了布氏杆菌感染而被提出。Sulkin和Pike曾调查了500o 多个实验室在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