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1
文档名称: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讲义).ppt

格式:ppt   大小:6,674KB   页数:10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讲义).ppt

上传人:yzhluyin9 2021/11/24 文件大小:6.5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讲义).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居住区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在各个历史时期,居住区受到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形式多种多样。
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按社区的概念来界定,居住区为居住社区,包括城市居住社区和农村居住社区两大类。
第一章 总论
原始居民点的形成
人类的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形成了以农业为主的居民点。
原始居民点的两个基本条件:生存方式、安全防卫。
古代城市的居住区形式
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 生存方式
生产力提高 剩余劳动产品的交换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出现专门从事交易的商人 形成固定的交换场所 “市”
■ 安全防卫
居民点的防御性设施壕沟 新型的防御性构筑物 “城”
居住区的历史起源
古代城市的居住区形式

具有代表性的形式:
■ 唐长安的里坊制

■ 宋汴梁的街巷制
■ 元大都的胡同制
里坊碑刻图
唐长安里坊复原图
近现代的居住区形式

■ 早期的探索
欧文的“新协和村”、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嘎涅的“工业城市”、勒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赖特的“广亩城”探索了工业社会的居住形式。
■ 美国——“邻里单位”
,具有完备基本生活环境和强调社区生活为主旨,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 前苏联 ——“居住小区”
居住小区作为居住用地的基本构成单元,小区的规模约20公顷左右。
■ 我国1940年代后期
在上海等城市总体规划中,已从西方引进了邻里单位的规划概念。
■ 我国1950年代后期
开始系统地对苏联小区规划的理论加以应用和发展。
邻里单位的主要特征

■ 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
■ 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
■ 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
■ 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与其他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
■ 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
佩里的“邻里单位”示意图
深圳景庭苑
深圳东海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