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docx

格式:docx   大小:26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docx

上传人:菲菲 2021/11/25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一章
学前儿童的概念:
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学****前的儿童统称为学前儿童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从胎儿到入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成
长、变化规律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1)生理发展:包括身体,感觉,运动(2)认知发展:包括记忆,思维,语言(3)社会性发展:包括自我,他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描述、 解释、预测和干预学前儿童的行为, 可以用三个 W来表示,

1)what :揭示或描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共同特征和模式
2)when :揭示或描述这些特征与模式发展变化的时间顺序
3)why :对该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解释,分析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内在机制
如何看待有关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三个问题?
1)天性和教养之争:天性是指人们通过生物遗传而天生具备的禀赋或特质。教养是指从胎儿期到出生后的环境影响,包括家庭,同伴,托幼机构,社区,社会,乃至文化。环境和遗传都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2)发展的主动性和被动性: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机械模型和机体模
型。
机械模型认为个体是被动的接受外部经验, 不能主动选择外界资源, 要用强化和反馈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机体模型认为儿童是一个有机整体, 具有很强的主动性和开放性。 该观点主张父母、 教师给予孩
子们更多的自由,让他们按自己的模式探索、发展。
以上不同观点说明发展是主动性和被动性统一的过程。
3)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问题:连续论者认为人类的发展是一个累加的过程,发展是一条平滑的成长曲线,发展是量的改变;非连续论者则认为,发展是一连串的突变,每一次突变后,儿童都将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发展是质的改变,是本质的变化。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学派有哪些?如何评价各派的观点?
(一)精神分析学派:
(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根据不同阶段儿童的集中活动能力,把心理和行为发展划分为由高到低的五个渐次阶
段,分别是口唇期( 0-1 岁)、肛门期( 1-3 岁)、性器期( 3-6 岁)、潜伏期( 6-11 岁)和生殖期(青
春期以后)。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第一次强调了早期经验和家庭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的
影响。
(2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艾里克森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强调儿童所处的心理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发展影响, 同
时也注重儿童自我的功能,因此他的理论也被称为“自我心理学”
艾里克森认为人生发展可分为八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面临一对危机或冲突。 要想顺利进入下一个
发展阶段,人就必须要先解决好当前所面临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