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小学生对联活动课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生对联活动课教案.doc

上传人:1485173816 2021/11/26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生对联活动课教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 1 页
对联教案
教学目标
• 1、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 2、了解有关的对联知识,学****拟写对联
• 3、了解风俗人情,增长人文知识,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了解有关的对联知识,学****拟写对联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每位同学收集1~2副比较有趣的对联,和一则对联故事,课前在学****小组内互相展示交流,每个小组选一则故事或一副对联和全班同学分享其中的乐趣和知识。
一、导语
同学们,大家在生活中见过对联吗。那请大家说说我们在哪些场合要用到对联的?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常见的对联类型,(出示幻灯片)我们试试看,能不能判断出它们各是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用到的对联?
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百年恩爱双心结 千里姻缘一线牵
忠魂不泯热血一腔化春雨 大义凛然壮志千秋泣鬼神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入门尽是弹冠客 去后应无搔首人
第 3 页
看来大家平时的确接触过一些对联,对对联都有初步印象,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在生活中运用如此广泛的对联是怎样出现的呢?
二、 对联常识知多少
1、对联的来历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过渡:原来对联在五代就已经出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就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对联。对联出现以后,古人渐渐把学****对联作为学****语文一个重要的内容,而许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也喜欢对对子来展示自己的才华。下面我们看一段看短片,结合自己的经验,思考一个问题:一副规范的对联应该符合哪些要求?(播放周星驰主演《唐伯虎点秋香》片断)
第 3 页

2、对联的特点和特殊对联的欣赏
一乡二里共三夫子,不识四书五经六义,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胆
师:这上联出得妙吗?妙在何处?——数字联,贯穿了1~10
十室九贫,凑得八两七钱六分五毫四厘,尚且三心二意, 一等下流
师:下联对得如何?(引导学生说出其巧妙之处和不足之处——字数不等,断句不一致)
普通对联第一个基本要求: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
八目尚赏,赏花赏月赏秋香!
师:这副对联符合第一个要求吗?(引导学生从上下联的字数、断句去考
虑——符合要求)除了普通对联这个特点外,它还有其他独特之处吗?
(引导学生认识拆字联,十口心构成思,八目尚构成赏,繁体)
普通对联第二个基本要求:
(二)、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上去入声皆仄韵,东西南字是平声。
第 4 页
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 雨雨风风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
师:上面这副对联符合第二个要求吗?它什么地方又有别于其他对联?
(引导学生分析上下联尾字的平仄和认识叠字联)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孙行者——祖冲之(引导学生理解上联名词——动词——虚词的结构)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登楼看月胸襟阔,把酒临风感慨多。(正对)
勤奋筑起通天路,懒惰堵塞智慧门。(反对)
• 总结:普通对联共有的特点
• 1、字数相等
• 2、对仗整齐
• 3、平仄协调
• 4、内容相关
板书: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