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手足口病预防
第一页,课件共25页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因症状常见手、足、口、皮疹而俗称“手足口病”
第二页,课件共25页
手足口病的治病因子:
病原:肠道病毒感染
常见病毒类型: EV71/CoxA16
目前在我国流行的手足口病的病毒型为EV71
第三页,课件共25页
病毒的杀灭
该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
医用酒精和来苏不能灭活
紫外线及干燥环境可灭活病毒
碘酒、漂白粉能灭活病毒。
病毒在50℃即可被迅速灭活
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
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第四页,课件共25页
“手足口病”的世界各国
过往发生情况 :
时间
地点
发病情况
病毒
20世纪70年代中期
保加利亚
750例病例,149人致瘫,44人死亡
EV71
1994年第4季度
英国
遍布英格兰威尔士,患者大多1-4岁,大部分病人症状平和。
CoxA16
1997年
马来西亚
4-8月共发生2628例病例,仅4-6月就有29例病人死亡
EV71
2008年
新加坡
1-4月7560例
EV71
第五页,课件共25页
我国的“手足口病”过往情况
时间
地点
发病情况
病毒
1998年
台湾
129106病例,重症病人405例,死亡78例
EV71
2000年5-8月
山东招远
83344例,死亡17例
至08年5月2日
安徽阜阳
3321例,22例死亡,病危10例
EV71
至08年5月2日
广东
925例,死亡3例
EV71
第六页,课件共25页
“手足口病”的易患人群
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高而重
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
尤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
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但是病毒变异后免疫力无效
第七页,课件共25页
手、足、口和肛周有皮疹
发热、咽痛、倦怠﹑乏力等症状
“手足口病”的常见症状
少数病例由于病毒侵犯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为脑炎、
肺炎和神经源性肺水肿,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
第八页,课件共25页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
人是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所以是传染的唯一来源
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0:1
第九页,课件共25页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发病后一周内传染力最强。患者在发病1-2周自
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疱疹破溃时病毒即溢出。
是造成流行的重要原因
粪-口:水或食物污染
飞沫,咳嗽或打喷嚏传染
接触病人皮肤水泡的液体而受到感染。
第十页,课件共25页